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高质量党建激活乡村振兴“加速度”

《 人民周刊 》(

    河北省赤城县委书记  赵红革

    河北省赤城县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一体推进的要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党建鲜明导向,深入开展“五大”党建工程助力精准脱贫、脱贫一线党旗红、农村党建“三培一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全面提升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有效推进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了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经济振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坚持尽锐出战,选优配强发展“领头羊”,锤炼乡村振兴“排头兵”

    以强有力的举措组织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建立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常态机制。换届后,乡镇党政正职中,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全日制大学本科5名,占13.9%,35岁以下7名,占19.4%,选调生1名;领导班子中,大专以上学历226名,占98.3%,全日制本科77名,占33.5%,35岁及以下105名,占45.7%,选调生9名。选拔“五方面人员”27名,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明显优化,达到了“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换出好面貌”的目标要求。坚持政治首位标准,突出“双好双强”,严把人选政治关、质量关、能力关,采取“内选、外引、下派、返聘”的方式,大力选拔各类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选好乡村振兴农村“领头羊”。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全部不超60岁,平均年龄47.9岁,大专以上学历112名,占25.5%,优秀退役军人11名,占2.5%,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3名,占0.6%,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47名,占10.6%。

    强化思想指引,凝聚党员干部“向心力”,找准乡村振兴“定盘心”

    以政治、作风、文化、制度“四项建设”为抓手,在全县各乡镇、部门开展“抓班子、带队伍”大比武活动,推行“述职评议+实地核查”机制,以7:3评分比例进行综合排名,通过“三基建设”“三重四创五优化”“十项清理”等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举措、不足和亮点对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双考核”。对类别排名前3位的单位,本年度领导班子考核优先评定为“优秀”等次,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优先晋升职级;对排名后3位的单位,本年度领导班子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取消主要负责同志晋升职级资格并对其进行约谈,评议结果靠后且履职不力的进行组织处理。通过“一把手”以点带面,全县上下提振了攻坚精神、凝聚了振兴合力,乡村活力进一步突显。

    聚焦政治功能,建强基层组织“主阵地”,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不断深化“党建+产业”模式,打破地域和行业限制,在规模化经营主体建立党支部69个,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进农业园区”等。赤城镇把“空心村”治理与旅居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探索“党支部+重大项目+土地流转”模式,打造浩门岭铭悦乡居、田家窑云上人家墨德艺术风情谷等一批农旅融合产业项目,建成高速周边2条精品乡村旅居旅游路线,带动周边10个村致富,群众通过获得“租金+薪金+股金”的方式在自家门口增收致富,实现人口、资金、产业三个回归,走出一条“资源变资产、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资本、空心村变旅居产业”党建推动旅游快速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积极创设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平台,引导支持党员村干部、农民党员领办创办农村经济组织500多个,形成了产业发展聚集党员、党员带头助推发展的良好局面。

    壮大集体经济,培强共同致富“顶梁柱”,步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集体经济是农村共同富裕的“顶梁柱”。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过程中,始终把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从最大限度盘活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集体厂房等资产和集体积累资金入手,坚持外部借力、内部挖潜,因地制宜推广“生态培育管护、集体土地整理、创办集体企业、发展物业经济、集中土地流转、培育特色产业”六型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县440个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239个村,占54.32%。268个村获得生态林补贴,其中,30个村仅此一项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最高村年收入32万元;26个村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村集体出租新增土地年收入210多万元;赤城镇东关村以出租商铺、收取市场管理费、停车费等,村集体每年经营性收入130多万元;龙门所镇李家窑村流转土地1000亩,引进农业企业打造蔬菜种植园区,村集体年增收16万元。8家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场,推行“企业+基地+党支部+农户”合作模式助力村集体增收。

    开展乡村治理,扮靓人居环境“新面貌”,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坚持党建引领,把村庄整治提升作为接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之举,围绕“清、拆、建、管、改”关键环节,推行“四个一”措施,即:“一村一支改造队伍(包村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一村一套航拍图(前后对比,宏观清晰)、一村一套改造方案(就地取材,修复整治)、一村一套管理机制(日常监管,长效维护)”拉开乡村治理行动帷幕并形成长效机制。县乡领导包联村庄指导推动,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营造了“干部带头拆、党员带头修、村民齐心建”的浓厚氛围。拆除闲置废弃农宅1561处,拆除残垣断壁1458处,清理沟渠、池塘547处,清理积存垃圾、杂物12.42万方,建成游园、果园、菜园688个。开展4次观摩拉练,比做法、比进度、比成效,补齐短板弱项,打造优美、宜居、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

践行“两个结合” 着力创新发展
以党建工作创新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高质量党建激活乡村振兴“加速度”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研究
媒介:从信息传播到社交平台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