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已经集相机、游戏机、电脑的功能于一身,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但同时也耗去了我们很多宝贵的时间:刷微信的时间、聊QQ的时间、上淘宝京东的时间……很多人都成了手机控,吃饭时、走路时、开会时、坐车时、睡觉前……
而所谓的手机控,主要是具有手机情结的群体,喜欢用手机控制生活,俗称“低头一族”。这类人群主要集中在80、90、00后,以学生和上班族居多,而这一群体,在学生中比例突出。因为经常低头玩手机,“低头一族”颈椎病患病率也越来越多,我们也称这种疾病为“手机脖”。
新锐创客“颈医卫”,是一家专注于颈、腰问题的医疗康复机构,建立近三年来,已经服务了6万多人次,复购率达85%。
切入颈椎治疗
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针灸推伤专科门诊内,患者人来人往。宁友身穿白色大褂,脸上挂着笑容,忙碌地问诊、治疗。
他是标准的医学出身,在硕士、博士阶段专攻针灸推拿,博士后阶段则攻读脊柱衰老。在3年的临床工作中,他共诊治颈椎患者上万人次。
在诊治过程中,他发现,患有颈腰椎疾病的人群呈现低龄化。随后,他通过查阅文献印证了自己的判断:我国颈腰椎病患者多达2亿人,高发年龄则从55岁降到38岁。
“脊柱疾病低龄化,是年轻人长期低头使用手机造成。”他根据诊治经验判断道。
这是因为人的颈部肌肉属于小肌肉,其特点为灵活但耐受力差。长时间的刷微博、追剧会造成颈部肌肉疲劳过度,致使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牵拉,使肌肉内的压力增加、供血受阻,进而肌纤维在收缩时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补充,产生大量乳酸。
加上代谢产物得不到及时清除、积聚过多,从而形成结节、块状物、钙化点,进而引起炎症、粘连。如此反复,一旦时间久了,便会导致组织变性、增厚及孪缩,并刺激相应的神经而引起慢性疼痛。
实际上,病人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首先,用户放弃了公立医院,这是因为公立医院拥挤、医生忙碌,且医生因治疗费用低导致积极性差。
其次,由于年轻患者时间匮乏,用户多在非正规的盲人按摩门店寻求放松,从而导致病情被延误,甚至可能因按摩手法不标准造成耳鸣、晕眩等并发症。
基于此,宁友选择从华山医院辞职,创立颈医卫。项目定位为专注颈、腰椎及脊椎健康和养护的专业机构。
宁友表示,创立颈医卫是“顺大势而为”——颈腰问题属于慢病范畴,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自己在复旦大学从事脊柱衰老研究,通过对世界范围脊柱问题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及区域特点、交叉领域文献的研究,发现颈腰问题的增多及年轻化,在全世界范围是上行趋势。
实现盈亏平衡
2015年8月1日,颈医卫项目组正式成立,其专业技术团队有包括宁友在内的7位康复医学、运动医学、针灸推拿学相关的博士及博士后,他们希望将颈椎这个“消耗品”保养得更专业。既面向有颈椎问题的人群,也面向有保养需求的健康人群。
宁友介绍,颈椎有问题的患者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基本只是看X光片、CT或者核磁共振,即针对颈椎的结构(骨骼)性问题。颈医卫会还对颈椎的功能(肌肉、肌腱、韧带等)性问题进行判断和评估,比如颈部肌肉无菌性炎症程度、颈部功能活动度和疼痛点的分布及程度等情况,并形成评估量表,实现精准干预及养护,提升有效性及安全性。
“很多时候,片子和症状是不同步的,临床上片子和症状一致的情况只占临床的30—40%。也就是说,约有60%的人群拍的片子看起来情况很轻,但表现出来的症状却很重,或者反之。因为片子反映的只是骨骼问题,没有反映肌肉、肌腱及韧带的问题”。像宁友说的这种情况,发生在2013年10月的浙江温岭杀医事件似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另外,比起宜生到家、功夫熊等上门理疗平台,宁友认为,颈医卫除了专注于颈椎健康,在技师专业技术的培训以及服务质量的把控及考核上也更加有优势。“上门或到家技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做跟踪性的培训和提升,其服务质量因为不在监控范围内,也没有办法做考核。而专业背景出身的颈医卫专门建立了一套颈椎量化的技术库和考核指标,包括诊断、评估、手法干预、运动指导等内容,医生的技术是不断提升和学习的,包括临床实习跟踪都在我们这个体系下。”
在商业模式上,颈医卫是偏线下的。目前在上海已拥有两家线下实体门店,每家店在200多平方米左右。C端用户需到店享受服务,B端企业客户则由医生、理疗师上门提供服务。
在B端,颈医卫已经有8家企业客户,包括西门子上海总部、耐克上海总部、联想上海总部等。颈医卫也会联合企业开展一些免费的健康讲座,大约有50%的转化率(购买服务)。
医疗康复向来是个“非标产品”——治疗医师、康复师的专业程度影响颇深,无法做到完全的标准化。所以颈医卫聚焦颈、腰问题,对门店的服务人员有着自己独特又完备的培训体系,让服务人员的素养尽量标准化,而且引入一系列的智能化仪器,并和美国的sigma、德国巴赫曼、芬兰的David进行深度合作,通过采集身体数据,结合MRI和X线片子,让治疗结果可量化、可追踪,并与多家医院的影像中心合作,建立高效的检查绿色通道,提升顾客体验的同时,获取一手检测报告,为身体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便捷的路径。人机配合,让机器效用最大化,也让门店服务更标准化。
颈医卫依靠良好的口碑和到位、专业的服务,在短短6个月内就实现门店的盈亏平衡。如今的模式已经能够成功快速复制,在上海已经设立了5家门店,也创下了服务6万人次且技术手法“零失误”的行业记录。
不仅仅停留在“做一家门店”
完成门店技术服务的复制后,颈医卫又进行了升级——利用累积的颈、腰康复的用户数据和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始一系列的跨界创新,与传统制造企业进行合作和相互赋能。
在和用户接触的过程中,宁友发现很多人在接受治疗后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我这颈椎枕什么枕头好?”或是“我腰椎不舒服,买什么床垫比较好?”这些产品不是医疗用品,医院都没有卖,却是患者们迫切想要购买的。
宁友逐渐觉得,这是一个商机:诸如枕头、床垫、坐垫、腰靠、躺椅等日常生活接触到的产品,其实与脊椎的健康息息相关。但这些产品的制造商虽然有人体工学研究团队,却不如颈医卫这样在临床上经常和患者、用户接触的团队。缺乏相关的真实数据和用户的实时反馈,导致目前很多此类产品的面世不那么“科学”,自然也不会受到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的亲睐。
颈医卫通过手上所有的用户数据,帮助他们去生产出更适合如低头族颈椎、脊椎需要的产品来,这同样也是颈医卫突破“线下门店无法服务更多用户”的物理瓶颈的机会之一。
如今,颈医卫在品牌打造的思路上更清晰,除了开设实体门店之外,会尝试更多优质周边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未来,宁友则希望打造的是整个颈、腰椎、脊椎养护市场中的龙头品牌,而不仅仅是停留于“做一家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