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是很忙,努力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却忽略了,他们最缺的,其实是你的陪伴,你成了“失陪族”。
70%在参与调查的200人中,70%的人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同时70%的人每年陪伴父母的时间只有1周左右。
很多次,你深夜回家,孩子已经睡着。桌上摆着一副残棋,他一直在等你回来陪他玩。早上,你还在补觉时,他早已去了学校……直到你忽然发现,已经很多天没听到他的声音,没抱过他了。
有时候,你觉得该给老家的父母打个电话。不巧又来了工作电话,你心想,明天再打吧。第二天,你又有很多安排……直到一个月后,母亲主动打来电话。
每一天,你在外面的世界耗尽耐心与热情,身心俱疲回到家中,用敷衍和不耐烦对待爱人……步入中年的你,是社会的中坚,家庭的支柱。你总是很忙,努力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却忽略了,他们最缺的,其实是你的陪伴,你成了“失陪族”。
“分居”太久,
回家看到父亲不好意思
“长沙的街头阴雨纷纷,冷得沁骨。听说老家下雪了,忽然好想回去。”34岁的牧西是个“孤家寡人”,父母“留守”河南老家,妻子和儿子远在国外。上个月,从国外探亲回来后,他忽然有一种想回老家的冲动。“也许是和儿子的分离,让我体会到作为父母的那份牵挂和不舍吧。”牧西自我分析。
从上大学,到毕业参加工作,他已经在长沙生活了16年。每年回一次老家成了理所应当的规律,因为父母难舍乡情,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异地分居。“习惯了分离,觉得这样才是独立。”
他算了一下,每年能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到7天,近10多年来,自己陪伴父亲的时间竟然不到100天!“因为太久没有在一起生活,回老家时,看到父亲甚至有点不好意思。”而老人看到子女回家,看到孙子回来,那份高兴就别提了。结果,每年就盼着过年那一天,但往往是,“年还没过完,人又走了。”
近日,记者针对“失陪”现象在长沙的白领人群中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00人中,70%的人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同时70%的人每年陪伴父母的时间只有1周左右。
父母不在身边,
孩子最先学会的是喊“奶奶”
对刚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80后”小宇来说,最艰难的时期即将过去。明年,他就能把女儿和父母从邵阳老家接到长沙生活。“当初买130平方米的大房子,就是为了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小宇今年31岁,在长沙一个网站做论坛管理员,3岁的女儿在老家上幼儿园。
女儿出生前,他和妻子曾是“北漂”族。2009年,孩子在邵阳老家出生,小宇从北京赶回去,“女儿出生3天后,我就回北京了。3个月后,才在新疆见到孩子第二面。当时就下决心不北漂了,辞职去了岳母家。”小宇的妻子是新疆人,两人都是硕士毕业。2010年,他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和妻子一起南下长沙。
两个人勤俭节约,奋斗了一年多,终于在长沙买了房子。两个人每天都很忙,早上七八时出门,晚上九时进家门。“下半年我就陪妻子逛了两次街,家里灯坏了半年,都没时间去修。”
因此女儿一直放在老家由父母带,每年只有五一、十一、春节等假期能团聚。孩子学走路时,他不在身边,孩子学会喊“爸爸”时他不在眼前,“其实孩子最先学会的是喊‘奶奶’,这让我老婆一直很心酸。”
接受记者调查的人群中,20%的人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到2小时,42%的人没能在孩子第一天上学时去接送,其中22%的家庭是由老人接送孩子上学。
日前,红星美凯龙在全国15个城市开展了以“爱家时间”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调查数据显示:59.9%的人对父母的印象停留在以前,仅有不足28.5%的都市白领过生日时会和父母一起庆祝。“嗯,好的,知道了”成为前三名最常跟父母打电话时使用的话。50%的人在忙碌过后,面对伴侣时不想说话。中国广告和传媒等行业黑白颠倒的作息相当于法国时间。每天有超过5000个婚姻解体。大多数职业经理人的周末都被因公出差占据。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正成为生活中一项奢侈品。
失陪原因:为了这个家?
社会学家认为,日益繁忙的工作是导致家庭成员共同分享家庭生活时间流逝的重要原因。有人绘制了都市上班族一天时间分布图:一天24个小时,睡觉8小时,吃饭2小时,穿衣洗漱1小时,上班10小时,来回路上1小时,上网娱乐1小时,剩余的时间仅为1小时。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中年人,特别是男性,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在家庭生活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少,造成职场和家庭失衡。”湖南省社科院教授方向新认为,没有必要过于强调“失陪族”的概念,这是人生一种必经阶段,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平衡和选择。
“我们真的有选择吗?”在湖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石鹏看来,外部社会的压力和节奏让很多人无法主动选择,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中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我们只能通过让自己忙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不确定中寻求一点确定感。”石鹏说。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只是个比喻,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近10年来,城市里成年人的步行速度提高了10%。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都市,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深圳等地,许多都市人都是“小跑着”穿越大街小巷。此外,人口迁徙和流动也是不少家庭分居的原因。
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每每听到筷子兄弟的这首《父亲》,刚哥总会忍不住落泪,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下葬那天,他喝多了,半夜醒过来,想了很多。“自己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忙着谈生意、应酬、会朋友,看着母亲骤然老去的容颜,会忍不住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微电影《时间门》里,一位事业有成的男人忽然患上失忆症,在记忆最终消失前,终于懂得了生命中的轻与重,只有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才具备了不朽。遗憾的是,他发现自己已无数次错过了真正的幸福生活。“很多人都在选定的方向上急速奔跑,跑着跑着发现自己跑错方向了,原来幸福在另外一个方向,就像微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心理学家张怡筠看完电影后表示。
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应该追求和享受的?在记者的调查中,41%的人选择“小富即安,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享受生活。”36%的人选择“尽最大努力积累财富,为家人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还有5%的人表示“不知道,被动接受生活。”
“一方面,人的本性中有对家庭的眷恋,渴望人跟人之间近距离的亲切接触,尤其是跟亲人、朋友,这种接触不需要任何社会性场面的加冕。”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有社会性的一面,有一种潜在的“迁徙”本能,不断往外奔,去争取社会的认可。石鹏认为,“做父母的终极任务是随时准备好孩子的离开,子女也在随时准备着离开。”从心理需求上看,人到中年,会逐渐回归内心,寻找自我,思考真正想要的东西,所以难免会有抱怨、否定。“近几年来,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假日,从形式上也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向传统的回归就是向人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