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英对照 外国人“听懂”京剧

文|刘婷 《 人民文摘 》(

    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艺术,对国外观众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而对京剧唱词以及对京剧知识介绍等的翻译,却并不容易。日前,“百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英译系列”第一辑正式发布。该套丛书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出版。就该书的创意缘起、翻译过程等,记者采访了该套丛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孙萍。

    记者:此次具体的翻译工作是怎样进行的?

    孙萍:书中是采取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英文翻译先让我这边的团队进行翻译,再请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审阅,然后拿到美国夏威夷大学戏剧系,请我以前的合作伙伴、美国人丹尼尔先生、维力莎女士等四五位老师进行修改和校对。他们是汉学家,并且懂京剧,这样的人在世界上也是为数不多的。首先必须是母语为英语的人,再有,懂京剧也非常重要。

    比如唱词中常出现我夫、丈夫、郎君、夫君,这种词在英语中可能一个词就够,但我们尽可能地找更多的英语词汇去表达。再比如“力拔山兮气盖世”,不是把山拔了,要有诗的意境,又要有推山的气势,还要有对秦始皇统治不满的情绪在内,翻译时要把几层意思糅在一起。这套书特别强调是面对外国读者的,因此翻译的英语一定要国外读者能理解。

    记者:经他们修改的地方多吗?

    孙萍:修改很多。主要是语言上的改动。词汇量毕竟还是没有母语是英语的人多。并且这几位夏威夷大学的老师本身在实践京剧,他们已经排了九部戏,用英语唱京剧。他们本身又是汉学家,会中文,还把中国的京剧专家请到美国教授京剧,他们带领学生排演京剧,这种实践已进行了二三十年,对京剧有了很深的理解。丹尼尔先生自己还打鼓,对舞台上的实践也很明白。因此他们校对,有京剧舞台的感觉,有对术语的理解。

    记者:您在工作中有没有感觉到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能理解?

    孙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种理解鸿沟。中国戏曲中人性化的东西,用艺术形式教化人,是人类共通的东西。我曾经在欧洲工作多年,在那边进行过京剧演出,收到很好的效果。并且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觉,以前觉得外国人可能理解不了京剧的深层次内涵,于是选择给他们看些武戏、动作戏,比如《天女散花》、《闹龙宫》等,但就我的感受,其实在很多欧洲主流城市演出,老给他们看一些武戏、动作戏,他们会有被当成“小儿科”的感觉。后来他们跟我交流,说比如《断桥》这类的戏,是多美的爱情故事啊。我说,那么大段的唱段,怕你们听不懂。结果他们说,第一,通过唱段可以欣赏音乐,因为这是与西方音乐完全不同的感受;第二,唱词中并不一定每个词都要那么精准地去懂,理解整个意思就可以。并且台词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诠释。他们更愿意看有思想深度的戏。我们以为他们不懂就给他们看简单的,其实不然。比如《白蛇传》、《谢瑶环》、《铡美案》,他们非常能看得进去。并且他们对贪腐、家庭伦理等是很关注的。

    来源:北京晨报

    《打渔杀家》曲词(节选)

    萧恩(白)儿啊 不要啼哭

    Xiao En (speaks) Don't cry, my daughter!

    将船摇至柳荫之下,为父要凉爽凉爽啊

    Row the boat to the shade of the willow tree and let me cool off under it

    萧桂英(白)遵命

    Xiao Guiying (speaks) As you wish!

    萧恩(白)儿啊

    Xiao En (speaks) Daughter!

    将为父方才打来的鲜鱼做熟

    Cook the fresh fish I have just caught

    为父要在船头吃杯酒啊

    I'd like to have a drink on the bow

    萧桂英(白)遵命

    Xiao Guiying (speaks) As you wish

中国能否为世界提供另一种文化选择
探访四国孔子学院
诺奖盛宴的“中国印记”
中英对照 外国人“听懂”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