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父亲的叛逆是与生俱来的

彭惠平 《 人民文摘 》(

    有文章说:郭沫若绝对是个奇才。学医出身的他,一动手写诗,就成为诗坛巨星;一投笔从戎,就官至高位;一搞学术研究,就拥有了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等诸多头衔……他还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

    2009年夏天的一个午后,69岁的郭庶英女士讲述了一个女儿心中的真实父亲。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在四川乐山沙湾的一个地主家庭。郭庶英曾听父亲感慨道:“我出生的时候脚先下地,这大约是我一生成为叛逆者的第一步……”4岁半的时候,郭沫若被送进家塾“绥山山馆”读书,“可父亲只读了3天,便开始逃学。结果被祖父用‘强制手段’抱回了学堂。”

    1912年,郭沫若“叛逆”了父母包办的婚姻。次年,在长兄郭开文的支持下,郭沫若去日本求学。在那里,他系统地接受了现代科学思想和人文观念的洗礼与熏陶。1921年,他与郁达夫、张资平、田汉等人共同筹办“创造社”,并出版了《创造》季刊。他极具叛逆精神的现代诗《天狗》,就创作于那个年代。在诗中,郭沫若用“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这样的激情文字,彻底反抗旧社会,倡导个性解放。

    1923年,郭沫若从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随即回国从事文学活动,编辑出版创造社的刊物。3年后,郭沫若来到广东大学文学院任文科学长,并实行文科改革。在那段日子里,他认识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并应毛泽东之邀,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作报告。

    1926年7月,郭沫若投笔从戎加入北伐军。他很快就升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并成为第六期黄埔军校教官。在八一南昌起义中,郭沫若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在周恩来和李一氓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事业的先驱者

    1927年年底,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为保存有生力量,组织上安排郭沫若和董必武、林伯渠等人去苏联。“不巧赴苏的轮船因故障更改了启航日期,在这个紧要关头,父亲又遭到伤寒的袭击,差点丧命,只得住院治疗。出院后,周恩来和父亲商量,决定先去日本,再转道苏联。1928年2月,父亲辗转来到日本,却没想到一到日本,就被日本刑事厅和警事厅严密监视,连行动都失去了自由,这一去就是10年。”

    因为在革命低潮时期远走日本,郭沫若后来遭到了“脱党”的质疑。郭庶英说,事实上绝非如此。没有行动自由,再加上生活极度困难,郭沫若难以从事与政治相关的事情。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迫于政治形势撤销了对郭沫若的通缉令。“回国后,蒋介石请父亲到南京见面,允诺给他高位,他都没有接受,而是参加了由周恩来主持的长江局会议。作为特殊党员,以K字为代号交纳党费,秘密为党工作。”

    郭庶英说:“父亲希望有一个新中国出现,希望能有一个让百姓生活幸福的新社会。他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完成这样的使命,正是因为志同道合,他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父亲是个平和的人”

    郭沫若一生有3位夫人,原配张琼华为父母包办。1916年,郭沫若在留日期间与日本护士佐藤富子(常用名郭安娜)结婚,生下四子一女。1937年,郭沫若为抗日救国,“抛妻别雏断藕丝”再次回国,并于1938年初与广西贺县女子于立群结婚,婚后生下四子两女。

    郭庶英是郭沫若和于立群的第二个孩子,她说,父亲对子女充满温情,虽然忙碌,但只要一有空儿,就会陪孩子们一起做游戏、逛公园、看电影、参加各种活动。“父亲有时趴在地上做马,让我们骑在他背上绕着屋子跑;他和我们在水里捞螺蛳和小鱼,和我们捉迷藏,还教我们唱四川儿歌……那种自由快乐的感觉一生难忘。”

    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郭沫若几乎每次出远门之前,都要和家人照一张全家福。而每次回来,他也不会忘记给孩子们带礼物。“有一次父亲从国外回来,给我们带了一个轨道小火车玩具,父亲蹲在地上和我们接轨道,扭发条,然后一起高兴地看着火车在轨道上跑动,现在回忆起来就像发生在眼前一样。”说这话时,郭庶英脸上洋溢着喜悦。

    “关于子女的教育,父亲认为,你是什么材料就是什么材料,他从不要求我们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郭庶英说,“我们就根据自己的爱好,有的学钢琴,有的学游泳,顺其自然发展。”

    郭沫若也曾抱怨孩子们不爱提问题。一旦孩子们提出问题,他就反复讲解,甚至讲一两个小时,有时还翻出书来,引经据典。郭庶英说:“父亲的知识很丰富,记忆力特别好,他的大脑就像电脑,内存特别大,检索特别快。”

    在郭庶英的印象中,父亲对身边的人都很随和、礼貌。“父亲太平和了,对身边工作人员都很和气。护士、厨师要他题字,他从不拒绝。有人为他服务了,他都要感谢。”

    “有一天早上,我躺在床上,想着父亲的一生,思潮翻滚,一些话语就自然而然地涌出来:父亲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是一个有极大包容心的人,是一个有丰厚知识而又十分平和的人……他一生的奉献永远是那么的真诚。”

    摘自《环球人物》2009.8.4

父亲的叛逆是与生俱来的
秋瑾之墓为何八次迁移
我的妈妈梁思庄
你所不知道的南昌起义
乱世名妓赛金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