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10月07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祖地

素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0月07日   第 07 版)

  这次去江西宁都,我看见了一个词:祖地。确切地说,是客家祖地。

  在宁都几日,去过赤坎村龚氏宗祠、熊氏宗祠,也去过小源村曾氏家庙。宗祠和家庙既是村庄里最恢宏最庄严的建筑,也是让同门族亲最有归属感的所在。在那些祠堂里进进出出时,许多与“祖”有关的词语,奔马一样从大脑内存里跑了出来:祖籍,祖宗,祖先,祖宅,祖坟,祖庙,祖谱,祭祖,认祖归宗……原本是我不常用到的方块字,却行云流水般罗列在我面前。

  小源村宗族祠堂不只曾氏家庙一座,而是有20多座,皆是青砖砌墙,麻石垒建,樟木圆柱,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多为明清古建,有四五百年历史。小源村不是最古老的客家村落,但有这么多祠堂在焉,让我看见了它的渊深绵长。

  曾氏客家始祖,竟是曾子后裔。我以为,曾子生于春秋,虽也是乱世,颠沛流离,却始终以中原为主场,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然而,一位江西作家告诉我,曾氏当年有2000人南迁赣地。

  在客家祖地,祠堂是戴在它胸前的一枚古老的族徽。按照中国传统,祖先是树根,开枝、散叶、分派。一切都在祖谱上见,在宗祠里见。比如宁都,全县有130多个客家姓氏,3300多座祠堂。留在原乡的,回到故乡的,都在祠堂相见。

  原以为,客家本色,就是土楼和围屋的颜色,黄里带着灰。但我在宁都却听来另一个名词:客家蓝。那片泥土的黄,屋瓦的苍灰,突然被一抹明亮的蓝覆盖了。

  客家蓝就是客家蓝衫。闽粤赣三地,气候湿润,适合生长麻、葛、蓝草,而少产桑丝。客家人便就地取材,以麻葛为布料,以蓝草为原料,用土法染出独一无二的客家蓝,用手工做出独一无二的客家蓝衫。

  蓝草的根是一味中药,即板蓝根。蓝草的叶和茎,可以做出蓝靛。当客家人离开中原,向南方逃奔,身上穿的衣裳穿旧了,便用南方的麻葛织布,用南方的蓝草染色,然后用包裹里的针线缝制蓝衫。

  客家蓝,其实是一种独特而明亮的浅蓝。它是草木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也是乡愁的颜色。

  客家蓝衫是南方版的汉服。它们也有差异,汉服是交领右衽,即衣领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交叉,以左襟压住右襟。客家蓝衫却是大襟,它对汉服的继承,在于交领右衽。虽远离旧土,到底没忘了根本。

  时代变了,极具符号感的客家蓝衫,挂在留守老人的门边,他们会在去田间劳作时、去赶墟时穿上它,图的是简便、舒适。却给乡场上的墟,涂上了一抹怀旧感的包浆。

  有一种祖先记忆,隐藏在文字里。在宁都,去过小布镇赤坎村,去过东山坝镇小源村,去过青塘镇河背村。这些用汉字书写的镇名和村名,如一支支叮咚细响的清泉,汩汩地流向我,轻轻地冲撞我,给了我巨大的好奇。我确信,客家人已经让自己活成了电脑硬盘,以基因化石的方式,把祖先的语言密码光刻下来,储存起来。然后,用这些金子般的汉字给村庄取名,给祠堂取号,给家门写对联,给子孙写庭训。

  有一种祖先记忆,隐在味蕾里。走到河背村,已是下午,村边的几棵老樟树浓荫蔽日,树下摆了几张木桌。村人曰,请你吃擂茶。边吃边听,始知它是典型的客家饮食,宁都人可以用古法制作出两种,一种叫米茶,一种叫盐茶,县城和县城以北多饮米茶,县城以南多饮盐茶。

  米茶是把粳料浸透擂成米浆,倒入烧温的清水里煮沸,再以文火烧成糊状,吃的时候,加各种菜碎,再加肉丁、豆腐丝、炸花生米、豆子、糍干以及赤小豆、豌豆、番薯丁。盐茶是将碾碎的茶叶,加炸花生米、芝麻、盐、陈皮、肉桂、甘草、煨姜,与猪油混在一起,擂成茶泥状,用开水冲泡,喝时再加几种菜碎香料。出门劳动时,把擂茶带到田间,干活累了舀来吃一碗,既解渴又解饿。

  半下午,正是吃擂茶时间,于是就坐在树下大喝了起来。那是一碗正宗的盐茶,稀稀的浆水,里面有淡淡的茶香和盐味,刚刚喝了半碗,穿着客家蓝衫的大嫂就伸过一只木勺来添满。如是者三,喝撑着了。大嫂说,你要用手盖住碗,否则我会一直添,以为你刚从田里回来呢。

  其实,不过是一碗擂茶,用心处在于,烹制者不计时间成本,在里面放了太多佐料。给我的感觉,这碗擂茶就是土地田畴、山川河流,就是春天的百花秋天的月、夏天的凉风冬天的雪。明明是藏身于山岭之中,却能在如此逼仄的险境里,种出香喷喷的稻菽稼穑;明明做了山民,仍改不了农耕者面目,依然对农事炊事如此熟稔。

  还有一种祖先记忆,隐藏在身份里。客家祖地是空间概念,祖先记忆是时间概念。客家祖地很近,在南方的山岭河边,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村落。祖先记忆却漫长,不只是南迁之后的记忆,还包括南迁之前的记忆。我发现,宁都人在简历里,在书页里,在会场上,在餐桌上,在一切公私场合,都会亮出客家人身份。只要说到客家话题,就要从头说起,从1000多年前说起。

  祖地与离开有关。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离开,从这个意义上说,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