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的长江注目浩瀚无垠的大海,水陆之便催生出南京的自古繁华。
立于潮头,跃跃海上,南京满是海上的风。这座中国历史上离大海最近的都城,第一次把肇始于先秦的航海活动,从民间活动上升为国家行为。三国时期,东吴船队张帆鼓浪一路向北,斩浪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又一路鲸波至东南亚。史书记载,吴帝孙权还曾在宫殿礼待了罗马商人秦论。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年间的南京,呈现出普天之下的通达。南京城内“夷歌成章,胡人遥集”,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南京的35国使者,操波斯语,着狼牙修服,庄重又欣喜地朝觐梁武帝萧衍。这幅南朝与海外国家友好往来的画卷,定格为高古游丝的《职贡图》。
公元399年,高僧法显从长安踏上陆上丝绸之路,历时十余载后又沿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南京,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京首度“相拥”。在南京道场寺,须发皆白的法显,翻译出了等身的海外经典,也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见闻写成《佛国记》。海外从未离开过南京的视线,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个高潮悄然来临。
生生不已,代代不息。南京历史舞台上的追光亮起,一根巨型铁力木亮相在舞台中央。这根11.07米长的舵杆,1957年出土于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专家据此测算,巨船排水量约4万吨;复原出的船型,载重量约9824—14000吨——这就是明史记载的“郑和宝船”。
海浪为墨,“郑和宝船”的铁力木舵杆,写就了“中国航海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明成祖朱棣以郑和为大明正使、总兵官,率领远洋船队驶出南京,开航西洋。
这一天,是公元1405年7月11日;这一天,已凝固为中国航海的文化与精神。
东经118°线划过南京,掠过南海,伸向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元明之际,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国际航路为之阻遏。担当大国使命,大明远洋船队在连接亚、非的海上丝绸之路上,七次犁海而行。
感受中国力量与文明,从南京的杨柳开始。透出丝丝橄榄色的杨柳,树梢盖过会同馆的房瓦。明初接待外宾的会同馆,坐落于今南京瑞金路一带,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到访的外国元首——渤泥国(今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下榻于此。
渤泥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在没有秩序的世界里从未安宁。郑和船队驶过,平息了地区纷争。永乐六年(1408),渤泥国王携王妃、子女、陪臣等来到大明。在南京宫殿,明成祖赐给渤泥国王一把座椅。这把中式座椅,麻那惹加那乃珍爱无比。会同馆的每个夜晚,他都要端庄试坐,然后进入没有惊涛骇浪的梦乡。麻那惹加那乃不幸病逝会同馆,临终前希望长眠大明的土地,将座椅转赠自己的儿子。每个邦国都和谐安定,那便是真正的天下太平,明成祖答应了渤泥国王的请求,以亲王礼制礼葬其于南京安德门外,帮其子顺利继承王位,成为那把座椅上的主人。
向世界传播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让天下“共享太平之福”,郑和下西洋给海外民众送去了福音。以第四次航行为例,大明远洋船队中,有180余名医生,太医院御医陈良绍、常熟惠民药局医官匡愚等,他们来自南京及周边,擅长医治热带传染病。这些“神医”,教海外民众学会了药浴、拔火罐。
走下船队的还有斯文的女子,她们脚踩弓鞋,身着裙服,头绾双螺髻。在当地土著妇女惊诧的目光中,她们会撷取一朵花,优雅地插在发髻上。土著人尚不懂接生技术,婴儿出生后只用锐利石片割断脐带,产妇常产后感染。这些随大明船队出访的“稳婆”,在海外设帐施诊,替当地妇女接生,或传授接生术,或帮助当地文明开化。这些不知名的大明女性,是最早的海外“天使”。
明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引领者,郑和率领的大明使团来到暹罗国(今泰国),在所到之处,他们一边与当地人开展贸易活动,一边向他们传授中国先进的农耕技术,教他们凿井,升级当地生产力。尽管濒临大海,当地人却不知道海水制盐,只会山中采掘劣质岩盐。郑和派出船队中的技工,现场教授制盐技术,直至他们第一次见到白花花的海盐。文明的自然生发是漫长的,文明成果的传递则只需瞬间。
不同文明之间的影响又是交互的,中华文明沿着丝绸之路播撒生根,海外文明也不断为华夏族群所吸收。南京中华门外长干桥东南,耸立着当时被人们顶礼赞叹的“天下第一塔”。这座报恩塔高78米,构件带有鲜明的异域元素与色彩风格,点染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明。英国人绘出报恩塔图,将其载入西方最早的中国历史教科书。李时珍写作《本草纲目》时,则专程前往南京狮子山下的静海寺,在西洋珍稀植物前久久驻足,然后连同西洋药材写进中华医药宝典。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曹雪芹陆续让她吃了17次燕窝。而燕窝走上中国人的餐桌,正是从郑和下西洋后的南京开始。
阅江览海的南京,怀揣大明王朝的梦想。全球地理大发现前夜,大明船队驶向了更远的海洋。
横穿印度洋,驶向非洲东岸,是一次危机重重的远洋探险活动。打开航海图,郑和的手指重重地按在溜山国(今马尔代夫)上。
今天的马尔代夫,以珊瑚礁和阳光沙滩闻名于世,是无数人向往的旅游天堂。但古代的马尔代夫是令人恐怖的:溜山国位于赤道附近,地磁导航的指南针等失灵;岛屿间及周边海流变幻莫测,船只极易倾覆;洋面的风向瞬息万变,几乎无规律可循。航海条件恶劣,传统航海技术基本用不上,海难随时都会发生。
大明船队行经马尔代夫海域,郑和担忧的海上风暴果然不期而遇:遥远的东方,天际生出了一条黑线,郑和急令各船降下风帆。须臾之间,黑色天幕已拉过头顶,海天顿时一片漆黑,暴风的尖叫也压过了指挥的螺号,巨浪排山而来,暴雨倾盆而下,闪电直刺头顶。郑和下令船队以船头迎击浪头,又令在舱内点燃香烛,祈祷天妃娘娘显灵拯救。天,居然晴了。
大明船队真有神助?南京狮子山的天妃宫,专为祈愿下西洋一帆风顺而建。天妃即妈祖,这位死于海难的民间女子,北宋时开始受到朝廷褒奖,从“夫人”“妃”到“天妃”,妈祖信仰不断跃升。其实,天妃信仰只是一种精神力量,大明船队的底气在人才、技术:这支27000余人的远洋船队,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与航海精英尽在其中。
锦帆鹢首,牵星过洋,28年间际天而行,大明船队横渡太平洋、印度洋、红海,跨越了半个地球,到达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拉开了人类走向远洋的序幕,完成了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前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系列海上探险。在葡萄牙船队惧怕赤道周围“沸腾的海水”,于非洲西岸徘徊不敢南行时,郑和船队早已越过赤道,到达南纬三度左右的非洲东海岸;在郑和首下西洋80余年后,哥伦布方开始海上探险;90余年后,达·伽马才绕过了好望角进入印度洋,驶上大明船队经行的航线;一个多世纪后,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胆魄。
对外交流催生了专门培养涉外人才的机构“四夷馆”。中国早期的外文译汉文辞书《华夷译语》编撰于此,位于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苑。这句“智周万物,道济天下”,南航校训也是南京骨子里的精神。
宣德八年(1433),郑和病逝于印度古里,长眠于南京牛首山。南京秦淮区的马府街,曾是郑和的居所。郑和,云南昆阳人,更是南京人。
大江万里,大海万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潮涌起,南京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