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美术大观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9月30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透过水彩看青岛

闻 逸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30日   第 12 版)

  青岛印象之一(水彩)
  杜大恺

  碧海蓝天,帆影点点,草木葱茏……山东青岛的美丽风光,就像一幅曼妙的水彩画。作为中国最早引入水彩画的地方之一,青岛无论城市风格或是气候特征,天生就蕴涵着水彩表现的“代入感”。9月25日,由中国美术馆、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岛市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青岛水彩”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100余位艺术家的200余幅作品,包括陈坚的《收割》、王绍波的《渔歌》等,不仅全面展示了青岛水彩的发展脉络和成果,也为推动水彩艺术的本土化、在地化发展提供了思考。

  中国水彩画在近百年的中西文化交融中风生水起,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民族面貌。青岛水彩是山东水彩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水彩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水彩画就风靡于此,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在青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形成了宏丽、爽朗、灵动的地域风格。

  青岛水彩画的发展历程见证了20世纪以来青岛城市的建制与社会变革,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色。青岛这座城市孕育了闻一多、徐咏青、吕品、晏文正、宋守宏、陶天恩、陈坚、王绍波等一大批优秀画家,青岛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彩重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一大批青岛水彩画家立足青岛城市文化语境,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水彩画作品,在全国水彩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本次展览中,几代青岛水彩画家同台献艺,同声相应。那些跨越百年的精彩作品,为观众拉开历史的广角,让大家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回眸、凝视、展望,从其生成、积累、变迁的线索中,认识和理解青岛水彩画这一优秀地域文化典型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