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大地流金,神州处处“丰”景好。时值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日前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广大农民摄影人用镜头描绘美丽家乡,定格幸福生活,111件摄影作品汇聚成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记录山乡巨变
山西省平陆县圣人涧镇晴岚村,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村民们在田间地头架起手机,直播带货;河南省新辉县,乡亲们把切好片的山楂晾晒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漫山遍野的山楂成为南太行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安徽省石台县,村民们正在田地里进行趣味抓活禽比赛,欢声笑语就似在耳边萦绕……穿梭于一件件摄影作品之间,记者仿佛跟随这些画面来到广袤乡村,走进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现场,探寻当地的自然风貌、人情风俗和今昔变化。
一进展厅的显眼位置,便能看见龙涛拍摄的《大苗山里的第一书记》组照。这组照片讲述了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多位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画面中,村民们手捧罗汉果、林下灵芝、食用菌、茶叶等当地特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龙涛现在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东田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我亲眼看到乡村发生的改变:村里的房子越来越好,村民的穿着越来越时尚,大家的笑容越来越甜。”龙涛说,随着接触的深入,他萌发了拍摄驻村第一书记的想法。自2020年以来,他已经完成了融水苗族自治县5个乡镇2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的专题拍摄。
邵广红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学生。在她的作品里,孩子们总是那么纯真可爱:晨光中,两个女孩在教室里说悄悄话,分享属于彼此的趣事;大树旁,男孩靠着树干吃冰棍儿,脸上乐开了花;阳光下,女孩轻轻闭上眼睛,吮吸花的芬芳……这组《乡村小学》摄影作品淳朴真挚,勾起了许多现场观众的童年回忆。邵广红出生于辽宁省北票市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是北票市大三家镇中心小学的教师。她说,自己小时候没有留下任何影像,为了弥补这种遗憾,她从2012年开始用相机记录孩子们的小学时光,希望他们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永远热爱生活。
组照《乡村亦艺术》则展现了浙江丽水上小溪村“涂村计划”的成果。这是艺术点亮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案例。画面中,富有当地文化气息的街画与来往的村民和谐共存,其中一张照片里,夜幕下的上小溪村这般静谧,皎洁月光洒在街画上,呈现出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据悉,“涂村计划”的实施,激活了乡村记忆,带动了当地文化提升。现在,上小溪村已经成为丽水新晋的网红街画艺术村。
这些定格的瞬间,正是今日中国山乡巨变的生动注脚。主办方介绍,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创办于2011年,是中国首个聚焦“三农”发展的品牌展览活动。历届大展共收到投稿近20万件,其中1500多件优秀作品入展。一幅幅影像跟随时代变迁,记录中国乡村的巨大变革,展示“三农”工作成果,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十载呈现新貌
全国农民摄影大展迄今已走过10年。如今的大展在主题风格、展陈方式等方面,都有所明确和调整,呈现出新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扩大覆盖地区,大展举办由一年一届改为两年一届;开幕时间固定在举办年的农历秋分,即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同时,大展还明确了“观察生活、关注现实”的纪实风格。
这些特点,在本届摄影展上都有所体现。而在作品展示方面,本届展览也有新的尝试,对观众来说,是一次颇具意味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刚进展厅,耳边就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那熟悉的旋律。记者循着声音来到展厅中的互动空间:眼前是一片金色的麦田,在装置的作用下,麦穗轻轻来回移动,带来风吹麦浪的视觉感受;麦田的背景墙则是180°多媒体动态影像屏,静态的照片通过特殊技术被制作成动态效果,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与麦浪装置、现场音乐交相辉映,一片丰收的喜悦。
一些组照大小有别、错落有致地悬挂展示,在展厅中形成了多个立体影像中岛。整个展览以金黄色为主色调,部分墙面张贴着麦穗和写着“丰”字样的簸箕,营造出丰收的氛围。展厅还特别辟出一块“农家乐”小院:小院周围悬挂着展现乡村文化的摄影作品,桌上摆满了土豆、茄子、黄瓜等蔬菜,等待观众前来围坐观赏、品味……展览现场设置了融合互动区,通过AI技术,将观众的照片与展览作品进行融合,观众可以保存合影并分享给朋友。末尾,展厅留出一面互动墙,观众可以拿起画笔,描摹心中的美丽乡村。
不只是一个展览。本届摄影展还推出了走进乡村、贴近农民的放映、讲习等系列线下活动。今年3月,讲习活动来到辽宁、浙江、山西、广西、湖北等地的乡村,讲习导师们分享创作经验,提供摄影指导,受到农民摄影人的欢迎和喜爱。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中国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乡村生活更加多彩,广大农民摄影人大有可为。期待未来有更多乡村题材的摄影佳作!
(本文配图均为“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入展作品,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