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添红造绿 处处风景

本报记者 尹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3月17日   第 12 版)

  在海南海口龙华区新坡镇群益村,志愿者在种植椰子树。
  王程龙摄(人民图片)

  小朋友和家长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的引江河畔植树。
  顾继红摄(人民视觉)

  一把铁锨、一个水桶、一棵树苗,这曾是许多人关于植树节的印象。随着我国绿化率的不断提高,义务植树的参与形式越来越多,参与群体也不断扩大。刚刚过去的第43个全民义务植树节,人们通过造林绿化、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其中。植树、绿化,正成为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动的“自然课”

  “一棵树龄50岁的树能产生多大的生态价值?”女儿的这个问题着实难住了洪先生。3月13日,洪先生为女儿报名参加了一个植树活动。在北京市房山区,洪先生的女儿和10个小朋友一起,亲自动手种下一棵树。挖坑、扶正、培土、浇水,孩子们专注于每一个动作。看着自己种好的树苗,想象着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情景,孩子们全然忘记了辛苦。

  洪先生告诉记者,参加植树活动之后,女儿对自己侃侃而谈:一棵50年的大树,在产生氧气、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等方面所产生的生态价值,都是巨大的。“这是孩子第一次参加植树活动,不仅亲近大自然,也提高了她的环保意识,激发了她爱绿护绿的热情。”洪先生说,这样的“自然课”融科教与旅游于一体,很有意义。

  今年植树节,山东寿光组织市民代表和文旅志愿者前往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共同植树,让大家感受春日气息的同时,倡导文明旅游、绿色环保。看着裸露的土地焕发生机,参与植树活动的人们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在看景的同时参与造景,这也算是我们为旅游可持续发展作的贡献吧。”北京一文化公司工作人员王宁介绍,每年植树节,他所在的公司都会组织员工前往怀柔参与植树,“这些年,我们看着自己种植的树苗一年年长大,逐渐融入当地的绿色景观,也见证着当地生态环境的不断向好。”

  “伤疤”变景观

  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境内的铜锣山区域,曾是渝北最大的石灰岩矿区,最多时有上百家采矿企业在此开山采石。经年累月的开采后,矿山被挖空,植被遭破坏,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10年,当地政府关停了矿区,留下的40余个废弃矿坑犹如一个个“伤疤”。当地政府启动生态修复工程,后来,有10多个矿坑因雨水汇集沉淀,在矿物质的作用下,形成了五颜六色的湖泊群,湖水终年碧蓝澄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被称为“重庆的九寨沟”。2017年,经初步保护修复后,铜锣山矿山公园获评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并于2019年9月完成总体规划编制。

  根据《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生态修复营林方案》,渝北区将对矿山公园内生态脆弱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自然生态系统,对矿山公园山体、周边道路及村镇进行绿化、美化,重现其生态之美。通过山林保育、林相改造、人工造林等营林措施,结合生态景观建设和特色林果产业,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矿山修复与特色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据了解,未来铜锣山矿山公园将被打造成为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以沉浸式矿山旅游体验为特色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通过植绿、造绿,修复生态,让“伤疤”变景观,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江苏南京汤山矿坑公园等,依托原有的植被、地形,并种植适合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使其实现绿色“变身”,有些已成为当地的新地标。

  绿色“软实力”

  3月初,山东菏泽巨野县核桃园镇在蔡河两岸种植海棠,拉开了当地春季全域旅游绿化工作的序幕。核桃园镇境内有22座山头,开山采石曾是当地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封山禁采后,向旅游业转型成为发展方向。经过调研,当地政府发现,绿化仍是一个薄弱点,尚未形成旅游景点全域绿化。为此,在加大对全镇树木保护力度的同时,根据各个景区和古村落的特点,种植了桃树、杏树等,既保证生态效果,又兼顾经济效益。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处处是风景,已被当地视作提升旅游发展的“软实力”。

  2020年,为推动美丽乡村、绿萦乡村建设,福建平潭苏平片区实施“绿岛花城”,共植树5万多株,建成白沙、东占、钟门等22个绿化村。通过开展路旁、水旁、宅旁、村旁等“四旁”为基础的绿化工作,种植适宜生长的景观树、乡土树和花卉等,乡村景观风貌得以改善,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富裕和谐的绿色生态乡村。河北临城县鸭鸽营乡李家韩村通过绿化山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荒冈变绿地。春天一到,千亩储备林下,油菜花盛开,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此外,实施道路绿化,也成为许多地方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人民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湖北襄阳樊城区有一条“一号乡村公路”,全长超过50公里,涉及沿线22个村,连接多座水库,沿线栽植着栾树、银杏、柳树、国槐、海棠、樱花等乔木,并搭配腊梅、紫薇、夹竹桃、石榴等花灌木,成为一条养眼、养心的乡村旅游风景线,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