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其中就涉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防疫下沉到基层,村社党组织闻令而动;“城市大脑”灵活指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这场举国战疫,堪称对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的一场“实战检验”,由此带来的启发和思考,也受到许多代表委员的热议。从充实社区基层力量,到善用电子政务,再到构建智慧城市,大国之治正在不断迈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通堵点、补断点、解难点
防疫期间的一线工作,让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朱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朝治对治理能力体会更深。
“这次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能做到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短时间内就将疫情蔓延的势头控制住,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这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治理能力的强大。”朱朝治说。
但同时,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还需通堵点、补断点、解难点,不断巩固成果。怎么做?朱朝治认为,要完善群众广泛参与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群众对社会治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比如我们正在实行的‘四议两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就是要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关注到基层处理涉外事务方面的短板。刘红宇建议,完善涉外事务的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同时针对基层可能面临的语言交流等难题,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
“社区承担着党建、公共卫生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养老服务、物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社会职责,是政府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的阵地。”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太利建议,可以进行“小政府、大社区”试点,破解政府基层力量不足难题。
开启新型互联网服务模式
社会治理如何与时俱进?许多代表委员建议在“数字化”上多下功夫。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将数字技术大量应用于防疫工作,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速了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创新了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充分体现了数字政府建设对中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促进作用。”孙太利说。
孙太利认为,疫情也暴露出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如部分数据在部门间共享不畅、应用系统回应公众诉求不及时等。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认为:“数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些高价值数据,既能进一步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也能开启新型互联网服务模式。”
孙丕恕建议,未来进一步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首先应加大政务云平台建设,以“云”为底座,加快推动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其次是建立有效的数据联通机制,构建跨行业、跨部门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指导社会资源合理调度、精准施策。
提升智慧城市支撑能力
疫情防控期间,智慧城市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不少代表委员肯定。
“疫情防控期间,‘智慧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杨帆说,疫情发生后,重庆快速部署上线“渝康码”,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分析研判疫情趋势及影响,联合开发上线疫情防控排查系统,助力社区入户排查,全面推动线上办公。
杨帆介绍,下一步,重庆要建设好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打造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载体平台。集中开发智能化典型应用场景,打造10个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开发项目。
“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展现出智慧城市在公共安全治理能力方面的巨大潜能。针对医疗物资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智慧城市依托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迅速打造一批医疗物资生产与物流信息发布对接平台,实现数据链和供应链的高效协同。”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马国湘建议,未来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智慧城市支撑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此,周汉民建议,智慧城市建设要有深度、广度和力度,同时还需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加快推进有关立法工作,最终实现在硬件、软件平台上所有数据的运行安全。
图片说明:
图①: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创新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方式,制作了“志愿者公益时间存折”,记录志愿者爱心服务的时间、内容等信息。
邓良奎摄(人民视觉)
图②:2020年5月8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前往该县楠木乡,临时搭建巡回法庭,审理赡养纠纷问题,把法庭开到了老百姓家门口。
冉 川摄(人民视觉)
图③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浑南分局在浑南区政务服务中心身份证户口业务办理大厅引进智能巡查机器人。
黄金崑摄(人民视觉)
图④:江西省内居民可以通过“赣服通”小程序,刷脸领取电子献血证。
新华社记者 万 象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