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4月16日 星期四

卜凯与中国农业变革

□ 郑清坡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4月16日   第 07 版)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而农村脱贫,其中心问题即农村经济的发展。杨学新新著《卜凯与20世纪中国农业变革》(人民出版社)便是史学研究资鉴当世社会功能的生动体现。

  卜凯(John Lossing Buck)生于美国纽约州农家,自幼通过父亲订阅的农业报刊对科学农业和改良物种感兴趣。大学期间加入了中国研究俱乐部,从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毕业后,他拒绝了印度和美国农业部的邀请,来到中国安徽宿州。

  1920年起,他在金陵大学主讲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学、农场精英和农场工程等课程。发现中国学生不适应康奈尔的教材,他便要求读农场管理的学生利用暑假完成至少100个农家的经济及社会状况调查。“结果之佳,出人意表”,其调查数据资料成为中外农学专家及社会学家研究中国近代农村的重要依据。

  民国时期人们已认识到,“欲求复兴农村之繁荣,必先改良农村之经济。盖农村经济问题不能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皆将成为空谈也。”以卜凯为代表,形成了在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技术学派”。

  农业经济学就是研究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科学。传统中国只有农学,而无农业经济学。诚如杨学新在书中所言,传统中国农业更多讲究天时地利、改良农业技术和深耕细作等,缺乏从经济学视角的审视和研究。

  作者认为,卜凯主持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不仅成为构建其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数据,奠定了卜凯的中国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同时还有效解决了中国农业长期以来没有统计数据的状况,实现了用中国的农业数据阐释中国农业状况的变革。在近代西方农业经济学传入中国时,卜凯无疑推进了中国农业经济学由西化向本土化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卜凯主持的金陵大学农业经济学系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业经济学人才,他们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学创立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卜凯之所以被视为“技术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在于其对当时中国农村经济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的认识。在卜凯的思想意识中,农业有企业属性,必须以经营企业的观念来管理农场,从而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

  杨学新认为,卜凯的农场管理学以西方特别是美国大农场管理为样本,采取企业管理学原理对中国的农场进行研究,忽视了当时的中国农业仍以养家糊口、保本安民为主,远未发展到考虑其盈亏等相关经济因素的地步。但随着当前中国土地流转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农业的经营方式和规模将会发生很大改变,卜凯加强农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有感于当时推广人员喜欢坐屋里从事研究,不到农民当中去,而县级地方机构又缺乏经费和人才,致使农业推广与改良难以取得实效,卜凯提出,应搜集推广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再进行推广。他概括的美国农业12种推广方法,如报纸、通告信、集会、办事处召集、报告册子、农家访问、领袖人才训练及方法指示、成绩示范、通信、电话、推广学校、展览,对目前也很有意义。

  近些年来,“三农”问题成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中心就是农村经济问题。立足中国的国情,充分学习汲取各国有益的经验,这或许就是《卜凯与20世纪中国农业变革》一书为当前农村脱贫攻坚带来的历史启示和有益思考。 

  (作者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扬州:运河文脉漫书香(一城一品)
点书如点餐(读者之声)
我与图书馆的一世情缘
卜凯与中国农业变革
《携手抗击新冠肺炎》在日出版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8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