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12月09日 星期一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是根据时间阶段进行划分的遗产集合,包括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不同种类建筑的遗产。20世纪建筑遗产主要分成两段:中国近代建筑与中国现当代建筑。

“活”在城市更新中的建筑遗产(轻遗产带来“重效应”)

段易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2月09日   第 11 版)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大型建筑,它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形式与先进的钢结构技术运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图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室内穹顶。

  自2016年首批公布至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总计已达396项,涉及纪念建筑、观演建筑、会堂建筑、教科文体建筑、住宅与住区、办公建筑、宾馆建筑、交通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十几种门类,时间跨度百余年。这是对这些近现代建筑遗产在建筑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技术价值等方面的认定。其中,全国政协礼堂(旧)等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这是笔者从日前在京举行的“致敬百年建筑经典——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暨新中国70年建筑遗产传承创新研讨会”上获悉的。

  本次会上通过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传承创新发展倡言》指出,敬畏20世纪建筑遗产不仅是国际遗产界的动作,也是我们遗产保护的“短板”,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面对全国上下关注既有建筑改造的大潮,20世纪经典建筑要“活”在城市更新中,这才是对城市的负责精神,才是对20世纪建筑最好的保护。

  对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是专家关注的热点。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京张铁路南口至八达岭段为例,据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玉凤介绍,今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和海淀区人民政府正式立项,将以“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的保护形式进行活化利用。“按照规划,将建成一个纵贯南北9公里长,集遗址、文体、商业于一体的铁路遗址公园。这不仅是一处有着历史厚度和城市温度的公共空间,也是中国铁路从百年历史走向未来的展示窗口。”王玉凤说。

活跃的农业文化遗产(轻遗产带来“重效应”)
“活”在城市更新中的建筑遗产(轻遗产带来“重效应”)
承载行业和城市记忆的工业遗产(轻遗产带来“重效应”)
轻遗产来啦
中国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最积极的发起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轻遗产带来“重效应”)
责编:齐 欣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