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王彭:

南粤赤子 农运先驱(追梦中华·华侨英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1月13日   第 06 版)

  人物简介:王彭(1867-1927),又名王应彭,广东花县人,出生于华侨家庭。1922年,与王福三组织九湖村“农民自治会”,领导花县农民运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6月10日,为了保卫农会,在王彭楼与敌战斗40多天,被出卖落入敌手,于7月下旬被敌人杀害,终年60岁。

  

  支持革命捐钱

  王彭,又名王应彭,1867年生于广东花县花东九湖鱼笱庄(即今三凤村)。1883年,刚满16岁的他远渡重洋,到美国旧金山打工谋生。在异国,他仗义疏财,满怀爱国之情,深得当地华侨华人及朋友们的尊敬和拥戴。

  1903年12月,孙中山到达旧金山,举办兴中会救国筹饷大会。王彭拿出自己的血汗钱,和大家一道认购“军需债券”,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孙中山与这个比他只小一岁的广东同乡一见如故,常来常往,相谈甚欢。1904年,王彭毅然加入革命团体兴中会。

  1916年,年近五旬的王彭离开美国,回到家乡九湖鱼笱庄,即如今的三凤村,建起了一栋居住、防守两用的炮楼式楼房,人称“王彭楼”。

  甘当农会“米饭主”

  1923年,广东各地农民运动开始兴起。王彭积极参加农运工作,并在经济上给予大力的支持。1924年4月,九湖乡农会正式成立,王彭被选为农会委员。他满腔热情,为农会无偿地捐献了大批粮食和款项,被大家尊称为“米饭主”。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农民运动的发展触及地主豪绅的根本利益。1924年10月下旬,反动民团和土匪500余人向县农会所在地九湖乡发动武装进攻。王彭再次捐钱给农会,使农军及时购买到一批枪支子弹,大涨了农军的士气。

  坚守阵地40余天

  1927年4月15日,蒋介石叛变革命,花县的反动势力也闻风而动,一批共产党员和农会干部、会员惨遭杀害。6月9日下午,国民党反动派向花县扑来。其时,适逢王彭六十大寿,听此消息,他立即停止寿宴,紧急应战。由于敌强我弱,两天后,元田、莲塘、九湖相继失陷。农会领导人决定带领主力向上古岭一带撤退,留下王彭和王世根等24名农军战士负责掩护,并退入鱼笱庄王彭楼坚守。

  敌人把大楼围得水泄不通,不断发起猛烈的攻击。敌人先后用了挖通道、埋炸药、搭架凿墙、火攻等阴谋,妄图攻下这座大楼,但都被王彭等农军战士逐一粉碎。

  坚守了40余天后,农军面临弹尽粮绝的危险局面。为保存力量,农军忍痛弃楼,撤出鱼笱庄。在夜色的掩护下,农军战士敏捷地沿着绳子滑下,然后迅速疏散。

  为革命献出生命

  在撤退中,王彭跌伤了一条腿。他强忍疼痛吩咐大家疏散,自己拖着一条伤腿,忍痛连夜赶往李溪连石庄亲戚家,以暂避风险。第二天,由于被暗探出卖,王彭不幸落入敌手。团匪把他毒打一顿后,用大铁线将其手脚穿透捆起,用大竹杠抬到平山游行示众。王彭忍巨痛,对敌人骂不绝口,并不断高呼革命口号。7月下旬的一天,王彭被敌人残忍杀害。

  王彭牺牲时刚满60岁,遗下一妻四子。解放后,花县人民政府追认王彭为革命烈士,并将其英名刻于“花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将弹痕累累濒于倒毁的王彭楼重新修葺一新,使这座具有传奇色彩的青砖大楼成为革命历史的见证。

  (姜文浩编)

自信的中国道路将越走越宽广(侨界关注)
侨情乡讯
全球华人少年 宣城书法竞技
南粤赤子 农运先驱(追梦中华·华侨英烈)
责编:贾平凡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