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规院”)与朝阳门街道共同合作运营史家胡同博物馆;2018年,又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中社社区培育基金共同开展“我们的城市——北京儿童城市规划教育宣传计划”。2019年4月,以史家胡同博物馆为试点,“名城青苗”实践体验课程开始了……
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北京东城区的东四四条胡同里,路上行人匆匆赶路,但孩子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举着伞,一边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一边探头探脑地观察着面前如意门两边的门枕石“到底长什么样子”。
这群孩子正在参加“我们的城市”“名城青苗”夏令营的第四课——“京味文化之东四故事”。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勇当起了老师兼导游。
“快动动你们智慧的小脑袋,看看这副门联写的是什么?”“张导游”指着东四四条胡同西侧入口的86号院,开始提问。
“我知道!”一个小男孩满脸得意,大声喊道:“我练过毛笔字。上联写的是‘镜里人是一是二’,下联是‘笛中意至妙至神’,横批是‘光起万物’。”
“不对,你漏了字!”一个9岁的小女孩接踵补充:“这横批两边还有‘照相’‘洋货’4个字,上面还有4个大字‘恒昌瑞记’呢。”
“对,大家都非常棒!”张志勇说出谜底:“从这些字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家1928年开业的洋货行,也是一个照相馆。”
接着,他着重讲了后人如何保护的经历:“原来这些墙上的字都已被水泥涂抹了;现在,工匠们按照专家指导,又用小刀、牙刷等一点点抠出了原来的字迹。对联和花纹很多已风化,没有老照片存档,那只能靠手感慢慢抠——光是抠花纹就进行了大半个月呢”。
遇到不同规制的门楼、门楼上精致的砖雕、各式各样的倒挂楣子、汉瓦当图(字)纹……张志勇都会驻足,带着孩子们品味每一个物件、每一处细节里的故事,感受东四文物建筑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
周天照是此次活动的小学员。“是我给他报了名。出门的时候一看下雨,他就不乐意来了。我早上带他来的时候,一路上都在给他做思想工作,‘生拉硬拽’地把他带了过来。”陪同参加活动的的父亲说道。
周天照听爸爸这么说,立刻跳了起来,赶紧补充道:“可是我现在很愿意参加了!我下次还要参加!”
以暑假为契机,北规院在2019年8月开展了“我们的城市——名城青苗”夏令营,组织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山原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蒲蒲兰绘本馆、“遗介”等优秀的城市规划和教育团队,开展了5项公益儿童教育活动,分别以“北京原来是座水城”“中国古代建筑——神奇的坡屋顶”“北京商业老字号探访”“京味文化之东四故事”“北京的中轴线”为主题。
刘静怡是北规院的规划师,也是“名城青苗”项目的负责人:“‘青苗’一词就取自‘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应该融入一些与城市相关的内容,让孩子们从小就具有家园保护的意识。”
张文锦是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妈妈说:“我从小住在河南开封古城的胡同里,所以对胡同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我的孩子是一个新北京人,从小也不在胡同里生活。但我希望她能够从小了解并且去热爱北京的传统文化,这样其实是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一颗文化传承的种子。在这个基础之上,她长大了才懂得去保护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不仅只有北京,刘静怡提到,国内许多城市也在举办相似的活动。苏州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底蕴深厚,曾于2018年举办了“苏州小孩爱古城”文化探访活动。
链接:
北京东四三条胡同至八条胡同是一片典型的四合院区,胡同排列规整有序,四合院比例符合规制,一直保留着自己的“京腔京韵”,是北京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于1990年被北京市列入历史文化保护区;2015年又成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或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