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9月28日 星期六

“国庆十大工程”影响深远

金 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9月28日   第 06 版)

  “国庆十大工程”中的民族文化宫,至今功能完备,保护完好。

  1959年建成的“国庆十大工程”已迎来60周年。

  好建筑留下好时光,这是因为建筑地标承载城市文化和历史。2011年3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等41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国庆十大工程’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提案”。他特别强调,按照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古今中外,皆为我用”的原则,全国建筑界采用超常规的“三边”工作法(边设计,边备材,边施工),在10个月内高质量完成了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当时中国正处于西方经济封锁之下,“国庆十大工程”成为中国建筑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独立完成的一次现代建筑创作。

  60年来,作为北京城市乃至国家形象的标志,亦作为活态文化遗产,“国庆十大工程”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地位是无法动摇的。

  虽然这十大建筑不一定代表建筑师创作的全部水平,但其意义表现在:首先它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作品;同时,集体创作过程,注定表达出建筑作品的折衷性和先锋性;在当时就出现的多样化创作手法,又在新技术上暗含国际潮流,做了诸多以新结构为切入点的中国建筑新探索,是建筑多元化的先声。

  “国庆十大工程”中,建筑师张镈一人共承担设计了3项:人民大会堂、民族饭店、民族文化宫。他在1994年版《我的建筑创作道路》一书中回忆道:“民族文化宫设计采取了革新办法,受益于老师梁思成教授和授业老师杨廷宝教授,在构图习惯上,力求避免正方形的高耸塔身。塔在民族文化宫设计中的特殊性体现在:一是主塔标志着主入口的所在;二是一座大型的展览馆、陈列厅的主门厅是人流集散的中心……”基于这种对比考虑,民族文化宫无论在过去,还是北京现代发展的当今,都是长安街上一座与北京城市风貌十分和谐的地标。

  “国庆十大工程”是充满希望的时代序幕,做到了将宫殿式、民族式、地方式、外来式设计协调共现。以建筑新结构为切入点,“国庆十大工程”进行了新技术探索,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科技先锋性。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民族饭店皆是薄壳结构与悬索结构的早期应用实例,装配式结构更是新中国建筑的第一次。

  “国庆十大工程”的建成影响深远,被各地相竞效仿,视为楷模。

  (作者系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

走近“国庆十大工程”
“国庆十大工程”影响深远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丛书推出
让孩子爱自己的名城
责编:齐 欣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