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8年《绍兴禹迹图》发布之后,在浙江绍兴“2019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前夕,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绍兴市水利局联合主编的《浙江省禹迹图》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大禹文化在浙江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文献记载,大禹两上会稽山:一是治水成功后“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禹封泰山,禅会稽”。二是“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于是有了中华民族万世崇仰、祭祀绵延的大禹陵、庙。会稽禹庙,始于夏启;春秋越国,句践又在都城建“故禹宗庙”。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此为历史上第一次皇帝亲临祭大禹,说明当时祭禹中心在会稽,还开创了国家大禹祭典最高礼仪。1995年,中断60年的公祭大禹典礼恢复。
浙江也是我国大禹文化保护、传承最好的区域之一。4000多年来,随着大禹治水精神的弘扬与实践、民间大禹信仰的传播和影响,禹迹已遍布浙江大地,主要内容有祭祀、遗存、地名、碑记、工程、诗词、歌舞、戏剧等类,丰富多样,深深扎根于浙江山水人文之中,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和宝贵财富。
2018年4月16日,由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和绍兴市鉴湖研究会联合编制的《绍兴禹迹图》发布,在我国传播广泛,学术界反响颇好,并交流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之后,应社会各界建议,浙江省人大又倡导并支持开展《浙江禹迹图》编制。
入选该书的浙江省境内的禹迹共230处,分前言、正图、表格、照片等内容。根据言必有据的规范要求,主要资料来源为文献记载、历史地图、实地调查等,禹迹原则上以古代留存及古籍有记载者为准。为便于阅读和学术研究,图分别按全省11个地市、八大水系和地貌划分标注禹迹位置。为体现多学科研究成果和尽可能还原历史背景,凡大禹治水同时期的文化遗址及大舜、防风氏遗迹也一并收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