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世界上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多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人数的总和。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每年约有40万人被确诊。
肺癌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名副其实的“癌症第一杀手”。面对全球日渐严峻的肺癌形势,世界肺癌联盟于2001年起,将每年的11月定为“全球肺癌关注月”。近日本报记者就肺癌的相关话题采访了北京肿瘤防治免疫分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马俊勋博士。
早期发现很重要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都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马俊勋表示:“在确诊的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目前肺癌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由于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一旦发现就多为中晚期,目前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6.1%。近年来,肺癌发病率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年龄则趋于年轻化。”
马俊勋说,随着医学的发展,肺癌的治疗策略也越来越丰富,抗血管生成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治疗方式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全面的个体化治疗选择。目前,肺癌患者接受基因检测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标准动作,这是因为肺癌的发生与“驱动基因”密切相关,“驱动基因”的不同,肺癌的治疗方案也有所差异。检测到“驱动基因”呈阳性的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药物针对性的开展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机会,并可显著延长患者地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早期肺癌通过治疗可以获得长期生存,所以,通过筛查,肺癌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多种手段助治疗
肺癌一方面需要早筛查早治疗,另一方面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肿瘤免疫治疗有多种新的选择,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能够找到“驱动基因”的患者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那些无“驱动基因”的肺癌患者又该何去何从呢?传统的‘单纯化疗’治疗效果有限,且副作用非常大,致使过去这类“驱动基因”呈阴性的患者,其生存质量都普遍偏低。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驱动基因”检测呈阴性的肺癌患者,其治疗也打破了传统“单纯化疗”的局限性,针对“驱动基因”阴性患者,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马俊勋表示:“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从现阶段临床实际情况来看,接受这类治疗的患者比例并不理想。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对这种治疗认识不够,仍然非常依赖于传统的治疗方式,这就需要患者提高认识。”
据介绍,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干预肿瘤营养供应,抑制肿瘤生长,从而达到“饿死”肿瘤、降低转移概率的目的。根据首个针对中国肺癌患者开展的贝伐珠单抗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维汀联合化疗,可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疾病进展风险降低60%,死亡风险降低32%,有效控制了疾病的进展,获得国内外指南的一类推荐,同时获得全球肺癌专家的一致认可。由于其疗效和安全性的肯定,自2004年在全球上市以来,安维汀成为了可广泛用于晚期癌症治疗的首个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并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获批用于7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为超过300万的患者带来获益,成为抗肺癌的一大利器。
多款新药入医保
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目前肺癌已被定义为可控的肿瘤,即使发现肺癌也有很多新的方法可以治疗。中国的肺癌手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药物和化疗基本与发达国家同步,将来甚至可以更多地借助远程会诊,综合国内外专家的智慧,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2017年国家有关部门通过谈判,将多款恶性肿瘤创新药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其中,用于治疗肺癌以及结直肠癌的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安维汀(贝伐珠单抗),就被纳入医保范围,使众多癌症患者受益。
“过去由于靶向药物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出于经济考虑,医生和患者在对靶向药物的选择上往往多有所顾虑,这在客观上限制了抗血管生成药物靶向治疗在我国的临床应用。”马俊勋表示,现在更多的创新靶向药物纳入了医保范畴,不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也帮助了更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和延长生存周期,同时也提升了全社会对于癌症治疗的信心。
有效预防很重要(链接)
肺癌的早期症状很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但也有一些须高度警惕的症状。咳嗽是较为常见的主要症状,经过对症治疗之后不见好转的话,就要考虑肺癌的可能性;其次是痰血,痰液中会时常出现一些血丝,呈现间歇性或间断性的出现。另外,还有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如不明原因的疲乏、体重减轻,也可能是癌症的表现。
专家提醒,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有职业暴露史等人群应特别注意,另外,房屋装修、厨房排风设施和烹调方法等也应尽量做到环保,同时,避免雾霾天气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等,都有助于预防肺癌的发生。此外,应每年进行肺癌检查。健康人群自35岁起,应通过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部留样,如没有问题,之后可以隔几年再做。这样就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发现肺部病灶小于2厘米,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100%。尤其是在肺癌高发地区锁定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从而尽早发现肺癌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