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1月03日 星期六

王淳华

从巴格达到永定河(人物)

本报记者 郑 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03日   第 07 版)

  王淳华拍摄《永定河》工作照

  王淳华拍摄《大西山》工作照

  2000年,王淳华因赴伊拉克拍摄纪录片《重返巴格达》,被媒体誉为是“中国记者全程报道重大国际事件的大胆创新”。用“大胆创新”来形容王淳华,再恰当不过。无论肩扛摄像机还是手执导筒,徒步野外还是身处舞台,面对巴格达的废墟还是永定河畔的日出,讲述历史还是记录当下,她都不愿意停留在事业的“舒适区”,而是持续地开拓、开拓、再开拓,从未停止过求新求变的脚步。

  喜欢挑战“无人区”

  很难给王淳华贴标签。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的她,当过戏剧导演,拍过电影、电视。1998年,她导演兼制片人的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最大抢劫银行案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京都警魂》,曾获得中国“金犁奖”1998年度最佳电视剧奖和第8届春燕杯“优秀电视剧导演奖”。当时,王淳华刚30岁。

  电视剧引起轰动后,王淳华并没有“趁热打铁”,走上电视剧导演的路,而是随着孩子的父亲唐师曾,一起自费前往伊拉克战区。2000年,她自拍、自编、自导的22集人文纪录片《重返伊拉克》,因为拍到了“众多西方强势媒体都未能拍摄到的极富震撼力的珍贵镜头”,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影响。

  然而就在大家要将她视为战地记者时,王淳华却一转身拍起了人物专题片,做起电视选秀、大型晚会。

  她为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拍摄的大型人物电视系列片《世纪影人》,通过大量首次发现的影像资料以及独家披露的幕后传奇,讲述了上世纪一批中国电影人的戏梦人生。她制作的大型选秀节目《红楼梦中人》,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在全球华语地区遴选演员,历时2年,跨10个国内赛区、2个海外赛场,是一次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选秀方式嫁接传统文化的大胆尝试,收视率创北京电视台有史以来最高纪录,为中国选秀节目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探索。她策划和导演的一台台晚会,也因强烈的文化色彩和新颖的艺术形式,成为同类节目的标杆。

  无论是30岁执导电视剧并获奖,还是到战地拍纪录片震撼世界,或者做选秀做晚会引领风潮,王淳华几乎每一次踏进的都是“无人区”,走出来后都是“佼佼者”。她喜欢挑战没有人涉足过的领域,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和激情。许多朋友对她说过,你走了这么多条路,当初哪怕坚持走一条,现在都会是开宗立派的人物,都会比今天名气大得多。

  王淳华心里也知道。但她天生如此,不喜欢重复。人生本来也是如此,走着走着,就会在无意之间转身,来不及告别,便会踏上另外一条路,为何要给自己设限?

  首次记录北京山川

  如果非要给王淳华贴标签,“大胆创新”最为贴切。

  最近几年,她接连拍摄了两部纪录片《大西山》《永定河》,不仅首次为北京的父亲山、母亲河记录下影像,也填补了北京人文地理零影像纪录的空白,有着重要的意义。

  谈到拍摄《大西山》的缘起,王淳华不得不感慨是一种缘分。“虽然我在北京生活了40多年,和大家一样也经常去西山,但从来没想过从文化与历史角度去探寻这座山脉的全貌。”所以,当朋友最初和她谈这个计划时,她脑子里一片空白。

  王淳华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她和团队用了大约3年的时间,与200多位专家学者一起梳理大西山的历史文化,纵跨京津冀,直至内蒙古、山西,行程数万公里,最终于2016年摄制成片。2017年,该片在北京卫视首轮播出,非黄金时间段平均收视率即达1.5%左右,堪比热播电视剧收视。

  有专家评价,《大西山》立足北京3060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大西山的地理方位,第一次通过影像的形式记录大西山,全方位呈现北京西山的深厚历史文化,折射出北京城的历史和精神谱系。

  这个纪录片的拍摄,也引起了北京市政府对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运河文化带三个文化带的探寻和建设。随后,王淳华又接到了《永定河》《长城长》的拍摄任务。今年9月,历时2年摄制的《永定河》首播,再度引起好评与热议。

  一往无前只为极致

  永定河全长747公里,流经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5省区市,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比西山分布面积更为广阔,《永定河》又是全时段、全流域拍摄,比《大西山》难度要大很多。

  “好多记者问我最难的是什么事?我答不上来。”王淳华笑着说。她不愿意去谈困难。在她看来,拍摄纪录片的“翻山越岭”“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什么可说的。

  她的无畏和一往无前来自于对极致的追求。在拍《永定河》期间,有一天下午狂风大作,暴雨将倾。按照经验,这种天气过后的日出必然特别灿烂,所以她立刻决定摄制组开拔进山。果不其然,车队刚开到山脚下,大雨就下了起来,在地方工作人员的接应下,大家顶着狂风暴雨挺进深山。第二天,他们果然拍到了极美的日出与永定河上折射出的光。但是,最后这个镜头在纪录片中只出现了几秒钟。

  类似这样的情况,王淳华从不觉得“难”和“累”。作为一个纪录片创作者,需要理想和情怀,也需要坚守和创新。她不喜欢脑子里一片空白的感觉。即使都是围绕北京来拍的纪录片,她在《大西山》和《永定河》里运用的表达形式也全然不同,前者首创了情景再现与绘画交替的方式,后者首创了以诗歌开篇、以诗歌定场、写意再现的方式,对纪录片美学的突破令人惊喜。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王淳华喜欢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的这句话。从《大西山》到《永定河》,再到即将进行的长城文化带的拍摄,她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起北京这座城市。

  “诗人徐志摩说,北京的灵性,就在西山的那一抹晚霞。”2018年夏日的一个傍晚,在结束完《永定河》的新闻发布会后,王淳华站在北京电视台41层的阳光大厅,向西边眺望。满天红霞晕染着远处的西山,清晰可见。那一刻,她知道自己与这座山,与山下流淌的那条河,都有了再也断不开的联系。

从巴格达到永定河(人物)
《中国,强起来》发布
首届米兰中国文化周将开幕
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举办
北京21届学生艺术节将举行
这部滑稽戏为何久演不衰(墙内看花)
第24期“艺海问道”论坛举办
淮剧《武训先生》在京上演
《黑暗迷宫》获科幻专家推荐
央视《小鬼当家》关注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