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做汉语教育“多心人”

邹 可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0月19日   第 09 版)

  邹可上课的中文教室。

  邹可在教室原有中国风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彩色字母、边框装饰,还加上了美国儿童最喜爱的“大熊猫”。

  2018年8月23日,我拖着行李,带着家人和朋友沉甸甸的祝福来到美国,在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孔子学院下设的孔子课堂刘易斯顿-庞特小学部做中文访问教师,开启了汉语教育的新旅程。刘易斯顿是一个美丽安宁的小镇,离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不远。初来乍到,新的环境,新的工作伙伴,有很多事情需要主动去适应。

  充实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已经在美国工作1个多月了。我在孔子学院院长和各位同事的热心帮助下,目前生活与教学已经基本稳定。作为一个并不年轻的“新人”,多观察,多开口,成为我获取经验的最直接途径,同时力求能与自己原有的语言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基于儿童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我在环境创设、课堂管理和教学等各个方面着重细节,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助于更好地开展汉语教学。

  美国小学教师十分注重教室的布置,每间教室都彰显了教师的个人风格,各有亮点,但共同点是色彩丰富、区域分明。

  我在教室原有中国风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彩色字母、边框装饰,还加上了美国儿童最喜爱的“大熊猫”。将它们分成几个版块,希望能做到鲜明清晰,让学生乐意走进中文教室。

  刘易斯顿-庞特是当地一所不错的公立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比较严格。但是也难免会有一些小调皮“欺负”新老师。在观察了前任汉语老师和其他美国老师的课堂后,在上课第一天,我就设定好了课堂规则,力求细致周详,比如说如何举手回答问题,课堂上如何请假上卫生间等。在以后的课堂上,反复强调,一以贯之。由于有20个任教班级,我将每个班的花名册细分,还作了一些特殊备注,争取能尽快叫出学生的名字。实践证明,这对教学管理有非常大的帮助。课堂上经常有两三个要好的孩子挤在一起,坐在地毯上聊天,影响听课。在9月布法罗大学孔子学院组织的教师培训中,有老师分享了一个很好的经验,用胶带将地毯分割成小方块,让孩子坐在各自的区域,既不会挤在一起,又减少了肢体接触。尝试以后,我感觉这个方法很有效。

  另外,上课前在教室门口用中文和每一个孩子问好或者简单对话,或者用一首朗朗上口的中文歌作为教学的开始,这些也是迅速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增加仪式感的好方法。

  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5至8岁的孩子。一般低龄孩子的注意力能保持20分钟左右,再持续学习就会感觉疲惫。在我的20个教学班级中,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混合年龄班的孩子,年纪各不相同。每堂课我都按学生的年龄段,设计一些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当地孩子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所以教师要耐心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不能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到沮丧。开展手工活动也是如此,除了动手之前给出详细指令,更要耐心地给予每个孩子指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做出成功的作品,享受成就感。

  学校的美国教师都很热情。在课余,我也会走进食堂,尝试每一种食物,夸一夸阿姨昨天的鸡肉很好吃;与本土老师们聊天开玩笑;参与学校各种文化与募捐活动,尝试融入他们的文化。

  作为一个新老师,我希望能为汉语教学尽微薄之力。只要留心,处处都是新体验。

  (作者为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

书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孔院的“汉语+”模式
做汉语教育“多心人”
和自己对话
难忘的旅行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