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9月20日 星期四

刘依松:

打造新生代华商“新形象”

于 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9月20日   第 08 版)

  图为刘依松

  新侨华商软实力

  在德国旅居多年的巴伐利亚中国企业促进会主席刘依松,一直致力于为津企“引进来”贡献力量。随着中国危房改造项目增多,他认为在这类工程中德国的发热涂料技术会大有作为。据他介绍,中国第一个自行车民族品牌“飞鸽”公司曾委托他帮忙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帮助天津老品牌再创辉煌。

  中国企业已经进入到国际化进程当中,除了打造硬实力,更重要的是软实力。软实力的形象和文化要宣传出去,靠的也是华侨新生代。

  新生代华侨的创业思路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接纳和传承,都与老一代华人有着不同。如今,华人商圈正悄悄发生变化,年轻的新生代华商正在打开未来经济发展的另一扇门,他们的亮相更加引人关注。

  刘依松就是新生代华商中的一位。

  中国企业“走出去”

  刘依松高中毕业后就去到德国求学,硕士毕业后,定居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在一家大型保险金融集团就职。他在德国将近20年时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给海外华侨华人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

  在2000年前,中国的发展还没有现在这么势头强劲。到德国后,他感觉最大的问题是两国的信息不对称。在德国人眼里,中国还是比较落后。2008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在2010年以后,明显能感觉到来德国的中国人很多,尤其在慕尼黑,来慕尼黑的中国人每一年都有很大的增长,中国企业来德国慕尼黑投资、注册,每一年都有翻倍的增长。

  刘依松说,中国企业“走出去”让他受益颇多,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在德华人需要提供金融保险服务,他个人的事业发展也有了很好的机遇。而像德国知名的奔驰、宝马等汽车品牌,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国市场。中国的崛起为在德华侨华人的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沟通双边铸桥梁

  作为一名青年侨领,刘依松表示,相比于老一辈华侨华人,“70后”“80后”的新侨商在走出国门时,物质基础已比老一辈要好,有更多机会去海外求学、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区别于老一代侨商从开餐馆、打工、做生意干起,新一代华侨华人在海外从事科技、金融、法律行业的越来越多,中高层管理工作者更多,这也在影响着海外中高层的新生代。新生代侨领逐渐具备了打造华商在世界上新形象的有利条件。

  刘依松认为,新一代的华侨不仅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也很牵挂自己的祖(籍)国,因为他们知道自身起的是一个双边桥梁的作用——让欧洲人、让德国人更好地去了解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

  对刘依松而言,他不仅代表着中国人的勤劳、吃苦耐劳,还表现出新的形象——他对当地社会融入度更高,说着很好的德语。

  刘依松说,经济发展互相合作很多都是建立在文化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现在,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德国人喜欢中国文化,愿意学中文。

  他表示,自己也将在中德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上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

  (来源:中国侨网)

以“家具”为媒传播中华文化(“一带一路”华商故事)
商机商讯
打造新生代华商“新形象”
商论语丝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