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7月14日 星期六

丽江古城阿六叔(现场)

张 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7月14日   第 11 版)

  《丽江组画》之一
  张巧堃

  离开丽江多日,阿六叔的形象还在我眼前晃动。他个儿不高,微胖,小眯缝眼给人总是在微笑的感觉。他喜欢说笑,善于模仿,特别擅长模仿外国人说中文,或者中国人说外文,激动起来还手舞足蹈地表演。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立刻就联想起布拉格作家哈谢克笔下的“好兵帅克”,风趣幽默,特别可爱。

  阿六叔跟妻子一起,管理着他们家族的遗产,一幢有着140多年历史的老宅。院子门楼上方,挂着祖先商号的名字“恒裕公”。这幢老宅现在已经是丽江古城著名的民居博物馆,每天免费向公众开放,到丽江旅游的年轻人慕名而来,既慕“恒裕公”之名,也慕阿六叔之名。

  在兄弟中排行第六的阿六叔,本名李君兴,一看就是汉人姓氏,可是他却郑重地对我说,他是纳西族人。400多年前,明王朝留都南京,有一位名叫李致的士人,受丽江纳西族木王府之邀,担任大土司、诗人木增的汉语老师,同时兼任王府藏书楼“万卷楼”的掌印人,相当于“皇家图书馆馆长”。这个李致,就是阿六叔李君兴的先祖。从此,李家与纳西族世代通婚,成为丽江声名显赫的家族,也是在玉龙雪山下、茶马古道上传播汉文化的重要使者。到了清代,政府实施“改土归流”政策,李家祖先赐封为“恒裕公”,这也是丽江古城历史上声誉卓著的一个商号名称。阿六叔李君兴,就是“恒裕公”的第13世子孙。他身上同时流淌着汉族和纳西族的血液。

  尽管阿六叔穿着汉服,米白色棉布对襟上衣,黑色圆口布鞋,说着带丽江腔调的普通话,但我一眼就看出,他的确不像标准的汉人。或者说,他身上没有“早熟民族”那种低调内敛、谨慎寡言的性格。恰恰相反,他外向好动,热情多言,有亲和力,说话时手舞足蹈,模仿起来惟妙惟肖。如果不是因为有些羞涩,他大概还打算模仿鸟叫,甚至还试图往地上打滚儿吧。我觉得,他就像一个刚刚从森林里走出来的孩子,天真烂漫。给他这个评价的,不只我一人,他的妻子也这样说。

  那天晚上,阿六叔设家宴招待客人,美食不停地端上餐桌,但他的妻子却一直没有露面,在厨房里忙着做菜。我们建议阿六叔请出夫人。不一会儿,妻子就穿着红蓝黑三色相间的纳西族民族服装,出现在我们面前,身后还跟着正在读小学的女儿。

  妻子和氏,典型的纳西族姓氏,名叫阿梅。她身材修长,眼神清澈,淡茶色的皮肤散发着光泽。阿六叔用纳西语跟妻子交谈了几句,再用带西南官话口音的普通话把我们介绍给妻子。我们则直截了当地问阿梅:怎么评价阿六叔?她略微沉吟了一下,含笑说:“他就是一个孩子。”阿梅说这句话的时候,向阿六叔投去一丝欣赏和爱怜的目光,接着把女儿揽进怀里。

  说阿六叔像个孩子,只是一个比喻,或者只是在描述他的性格中最直观、最可感的一面。其实阿六叔自有他严肃认真的地方,比如,他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执着认真,坚忍不拔,不唯利是图,也不朝三暮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对得起我们的老祖宗,对得起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这个称号。正如纳西人所说的那样:女人干活,男人传承文化。平时,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妻子阿梅料理,而阿六叔则遵循着纳西族男人的传统,只管“文化”问题。比如文化传播,向游客叙述李氏家族的历史,还有这幢老宅子的历史。比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未来发展。

  阿六叔所保护的,与其说是一个百年老宅,不如说是汉纳两族人民互敬互爱、融洽和谐的美好记忆。这些天来,他们淳朴的表情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旋,他们活泼的性格也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之中。我想,他们为什么能够保持这种天真烂漫的秉性呢?这对于理性的、交换的、工具的现代文明而言,是一件多么稀罕且珍贵的事情!我把阿六叔那孩童般欢快的模样,还有他妻子阿梅清澈的微笑,都镶嵌在玉龙雪山下、茶马古道上的丽江古城整体画面里,让它们融为一体,更完整地保存在我的记忆之中。

  天真才有活泼,包容才有多元,开放才有发展。丽江古城,这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交汇之地,这个著名商旅要道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吸纳和保存了质朴的古典文化、奇异的多语言文化、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开放的商业文化。这样一座边陲古城,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中心。

  雪山、高原草地的樱草花、商旅马帮、东巴象形文、寺庙、古城、书院、街市,还有藏族、彝族、纳西族,阿六叔、阿梅,都给了我最美好的记忆。“高原之阳,吐蕃故地,犁牛石下,丽水出焉。千景汇流,百族合一,古城丽江,画中有诗。”我写过一首小诗,现在把它送给阿六叔和丽江。

我家可以看见青山湖(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丽江古城阿六叔(现场)
1938年的鱼(小说)
宿
责编:邹雅婷 邮箱:zytbb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