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有一本主题图书,不靠有关部门的推介,却悄无声息地加印数十次,卖出200多万册。今年4月出版了第二辑,又发行了70万册,它就是——

《习近平用典》:政治、历史和文化结合

本报记者 张稚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7月13日   第 07 版)

  彰显用典的当代价值

  对刘潋来说,那段日子真是痛并快乐着。

  作为人民日报出版社营销中心副主任,她每天一早就神经紧张:“今天谁会打电话来要书?怎么凑出来?”

  有的经销商怪她发货数量不公,有的怪她铺货太慢。河南一民营公司打来电话,声调高亢:“你不给我发货,是不是怕我钱不够啊?10万不够,我马上打给你20万!”

  湖北省委书记在2015年4·23世界读书日推荐了这本书,江苏公检法用来作为干部教材,陕西省新华书店将其纳入干部书架,直到目前,当当网月均销售仍在5000本以上……

  什么样的书会这么火?

  “《习近平用典》以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为主线,既结合引用时的语境对典故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同时对典故的背景义理进行诠释。”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鞠天相说。

  据责任编辑赖凌丽介绍,《习近平用典》一二辑设计风格淡雅柔和,封面竖排8则典故,凸显了图书的古典文化气息。内文设计上,每则典故包含解读、释义两部分。

  和一般人想象不同,编排顺序并不是“典故”“释义”“解读”,而是将现实意义解读置于背景义理阐释之前,彰显了用典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追根溯源 精益求精

  《习近平用典》由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主持编写出版,副总编辑卢新宁组织评论部撰写解读文字,总编室一读室主任杨立新承担了释义部分撰稿。

  习近平古典文化功底深厚,引用典故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文风,并赋予古代经典以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从习近平2014年9月前的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最能体现治国理政理念的典故135则,第二辑遴选出148则,两本书的“主要参考文献”均长达七八页,涉及数百部文献。为确保每条释义的准确性,出版社社长董伟要求对每则典故都要追根溯源、一一核查,还特别邀请了国家博物馆、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委员会、国家语委等机构的专家对书稿进行审读。第一编辑中心主任曹腾感叹:“这是我们做书以来最大的工作量。”

  典故并不好查。有的典故出自好几本文献,其中一些知名度很低,流传不广。有些文献的今本和古本存在差异,需要编辑团队逐句比对,反复核查。

  最终,出版社确定典故以最早版本为据,这不仅增加了难度,而且容易有争议。比如,“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则典故见于《文子》,但《淮南子》也有类似表述。《文子》大半内容与《淮南子》相似,二者关系殊难判断。编辑查找了明子汇本版《文子》和两个版本的《淮南子》,并借助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数据库,最终据1973年河北定县(今定州)汉墓竹简,证明《文子》早于《淮南子》,是战国时著作,才最终认定这则典故的出处应为《文子》。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编辑过程中,共查阅文献162部,其中包括明、清刻本等古籍版本。仅《老子》一书,就查阅了5个版本:除了任继愈版《老子今译》外,还查阅了陈鼓应、蒋丽梅版,饶尚宽版,汤漳平、王朝华版,王弼、楼宇烈版。

  典故也有其自身衍化过程。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不少文献注明出自诸葛亮《诫子书》。经查,早在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里就出现了“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种追踪源头和演化的过程,是不是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学问?

  最后还剩下一些特别难核实的典故,责编高亮跑到北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文津街古籍部等处去查。特别难忘的是在首都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查《尹文子》等文献,明明是夏天,工作人员却递上了军大衣,地库的寒冷给高亮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样阅读 多种收获

  真要佩服这本书最初的创意。每个典故间并没有逻辑关系,但通过典故、解读、释义三者巧妙的组合,以及敬民、为政、治理、天下、廉政、法治、辩证、历史、文学等篇目分类,不仅构成一个政治+文化的完整体系,而且使不同读者从中获得政治、历史和文化多方面教益。

  新华社评价它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读本”,香港报纸评论该书为“治国之用,理政之典”。它被众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誉为“申论神器”,被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奉为“写作范本”,不少读者建议将其作为大学必读书目或重要参考教材。

  市场部主任毕春月介绍说,2015年2月《习近平用典》第一辑出版后,数百家媒体进行报道,评论其为提升党员干部个人素养与政治理论水平的好教材;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和干部测评中心依据该书推出“习近平用典政论微视频”;与该书相关的讲座一直邀约不断。很多读者自发撰写读后感和心得,还有不少读者来电来函,就书中的用词、释义等进行探讨。

  《习近平用典》也成为外国人士了解中国的一个别致窗口。

  出版社营销中心副主任寇诏说,2017年去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一位50多岁、金发碧眼的女士向他走来:“你是人民日报出版社的?《习近平用典》是你们出的吧?我是版权代理机构的,知道你们已经把版权卖出去了,一是表达一下喜爱,二是希望以后出版用典二、三辑的时候能考虑我们。”第二天,一位年轻的女士指着《习近平用典》说:“哎,这本书我见过。”“在哪里?”“瑞典,学中文的班上。”

  德国奥利佛图书网创办人奥利佛·埃文斯曾表示:“《习近平用典》通过广泛阐释典故背景,分析习近平讲话的深刻意义,将历史典故同当代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是一本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书籍。”

  也许就因为这个原因,《习近平用典》第一辑出版不到1年,就卖出了14个语种的版权。

  德国图宾根大学汉学系巴斯提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就是“习近平演讲中的古典引用和成语用法”。他的导师闵道安认为,研究习近平主席引用成语典故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政治哲学、政策理念。

加入求知行列(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
“朋”“友”古代各有别(读书解字)
故乡你如此安静
《习近平用典》:政治、历史和文化结合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