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7月05日 星期四

信仰是文艺创作最亮丽的底色(墙内看花)

□ 阎 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7月05日   第 12 版)

  近日,老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在耄耋之年入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更受到习近平主席的写信勉励。习主席在信中说:“你把党当作母亲,把入党当成神圣的事情,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进步,决心一辈子跟党走,这份执着的坚守令人感动。”

  83岁入党,的确令人感动、令人振奋。83岁入党,体现的是其信仰与精神的“高度”,折射出的是其生命与阅历的“厚度”,也反映了其情怀与担当的“宽度”。

  梳理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艺术人生,感受这样一位耄耋老人的肺腑之言,我们不难发现,牛犇并非心血来潮。80多年的人生经历,他饱受过旧社会的苦难,深受老一辈电影人的影响,青年时期就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多次向党组织表达过入党意愿,而且从未放弃追求进步。

  70多年的从艺生涯,他在《龙须沟》《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影片中,塑造了无数配角和“小”字辈艺术形象。所以,当2017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桂冠戴在他头上时,当2018年5月31日被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时,他那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照射出了夺目动人的光芒,他那份“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深深感染了大家。

  艺术之心,唯在灵魂塑造和价值引领。信仰是指引人们奔向远方、抵达高峰的精神动力,也是文艺创作最亮丽的底色。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充盈着信仰的光泽。历史也证明,中国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正是摒弃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狭隘思想,浸透着崇高信仰,并在信仰光芒的辉映下而成为经典。

  我们的文艺事业,一定是高扬信仰、塑造灵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工程;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及其文艺作品,也一定是既能“文物昭德”“乐以安德”,亦能“文质统一”“尽善尽美”的承载者、体现者。只有信仰不迷失、道德不缺位,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我们的文艺创作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才能由渐进到渐悟再到渐成,才能高扬中国精神的旗帜,创造出丰富的精神食粮。

  从牛犇先生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一位党的文艺工作者的生成轨迹和成长图册。那种“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及至最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收获,赫然在目,不得不使人心生敬仰,不得不让人尊为楷模。

  (作者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66部纪录片里看中国
信仰是文艺创作最亮丽的底色(墙内看花)
展现新矿工风采
中国时尚大会杭州举行
“百家信·读书会”举办
央视综艺点燃世界杯“最佳时刻”
河南民营院团进京公益展演
《超凡小达人》播出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