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22日 星期五

匆匆时间里 荷塘月色中

两岸共忆朱自清的文化背影

本报记者 任成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22日   第 04 版)

  台湾青年乐团用“阿卡贝拉”演绎出《匆匆》,《荷塘月色》化身为双人舞,扬州弹词与评话吟唱起散文名篇……台北纪念朱自清的活动上,文学经典被新鲜诠释,引发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6月21日,“追忆文学中最动人的背影”——纪念朱自清诞辰120周年赴台省亲之旅暨学术研讨会在台北教育大学举行。场外搭配朱自清故居情境展示,再加上珍贵手稿、文物复刻的重现,带领观众走入悠悠时光长河,回顾一代文学巨匠在岁月中留下的雪泥鸿迹和文化背影。

  台湾“粉丝”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父定居扬州。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在50年的匆匆人生中,他给后人留下的珍贵文学遗产约200万字,创作形式多元,包罗诗集、散文、随笔、游记、文艺批评和学术论著。因为他的文章雅俗共赏,平淡中流动着感人至深的情韵,不仅在大陆知名,在台湾也有一帮“粉丝”。

  “你记得的朱自清是谁呢?有人记得他的散文《背影》,有人记得他的长诗《毁灭》,还有人记得他的学术著作《经典常谈》。但我最欣赏他的一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台湾作家蔡诗萍说,不同世代的读者都能从朱自清的作品中获得慰藉。

  蔡诗萍主持的文学论坛,邀集两岸学者与会,大家分别从朱自清的人格特质、家庭与爱情、语文教育思想等不同侧面切入,多角度还原朱自清的生活面向与文学脉络。无论文字写作还是精神境界,包括在语文教育方面的创举,朱自清皆展现出对新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给后人以深深的启迪。

  跨海续缘

  前台北市政府兵役局局长朱亚虎,在学术研讨会上旁征博引古今中外佳作,为观众精彩导读朱自清经典名篇,展现对文学宗师的知己之思。朱自清散文作品给人反复吟咏的律动感,台湾“玩声乐团”将文字与音乐结合,一曲《匆匆》透过纯粹人声诠释,把观众带回匆匆的时间里,感叹韶光之易逝,美好之不居。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蔡玉美表示,朱自清的文章是我们从小熟读的,引发我们对文学的无限憧憬。

  朱自清妹妹朱玉华之子、台湾华视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周蓉生去年夏天赴大陆参访时与朱自清嫡孙朱小涛在扬州相逢认亲,两人相约拜谒朱自清故居。朱小涛因病无法来台出席活动,通过录像问候表叔。

  活动现场,扬州朱自清故居负责人受托与周蓉生互赠礼物,以示两岸朱自清亲人希望常相聚首,跨海续缘。周蓉生感慨说,朱自清去世70年了,今天还有这么多人在台北纪念他,证明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互动交流

  蔡玉美表示,此次活动用创新方式演绎朱自清的经典作品,获得台湾观众好评。“刚才有民众对我们竖大拇指说,这是一次成功的两岸交流活动。”活动中,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负责人沈庆京还特邀当地书法名家挥毫,向大陆方面赠送了以朱自清名篇《春》《我是扬州人》为内容的书法卷轴。

  沈庆京感谢大陆合作单位,让台湾民众透过精彩节目与经典相遇,感受朱自清内蕴深厚的优秀文学和文化张力。他期待两岸双方有更多交流互动,如《春》所描述的景致般生机盎然,为文艺爱好者带来如春风化雨般的润泽教益,绽开如春日扬州的琼花盛景。

  “追忆文学中最动人的背影”——纪念朱自清诞辰120周年赴台省亲之旅暨学术研讨会由江苏省文化交流协会、扬州市文化交流协会与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联合举办,是第三届“吴韵汉风江苏文化艺术节”的组成活动之一。

  (本报台北6月21日电)  

到内地寻找事业发展机会
民进党还要任性到几时
香港青年走入中科院
香港新规禁止法庭内拍照
台湾青年创业意愿高
两岸共忆朱自清的文化背影
两岸书画作品安徽展出
责编:王 平 汪灵犀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