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汨罗江畔忆屈原

彭 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15日   第 12 版)

  端午前夕,一个雨后初晴、漫江碧绿的日子,我顺汨罗江而下,寻访当年屈原的足迹。站在江边,凝望着缓缓流过的江水,我心中充满了无限崇敬和沧桑的感怀,眼前仿佛有万千龙舟呼喊划过,呼唤着这个伟大的名字——屈原。

  屈原是我国早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称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才能卓著,20多岁就参与处理楚国的内政外交大事,后因奸佞谗间,两次流放他乡。晚年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畔。相传屈原长期在沅湘流域了解人民疾苦,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创作了大量的著名诗篇。我漫步在濯缨桥上,桥下溪水清幽,侧耳聆听那树荫深处流下的潺潺溪流,仿佛鸣奏出一曲惊世骇俗的乐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始建于东汉前期的屈子祠古朴玲珑,安静怡然。祠前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在阳光下郁郁葱葱。山墙式造型、墙檐覆盖着绿色琉璃筒瓦的祠院正中镶嵌着五龙捧圣白垩石雕刻,上面刻着“屈子祠”三个遒劲大字,檐下装饰着十七幅反映屈原生平及作品的素泥质写意浮雕,其中有《行吟泽畔图》《湘夫人图》《怀沙投江图》等,工艺精细,栩栩如生。屈原在这玉笥山上留下的足迹已远去,但如今香烟弥漫的圣祠,却能深切感知到屈大夫厚重的呼吸。我走进中厅,看见厅中一座神龛,上面写着“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左边悬挂着巨钟,右边放置着一面大鼓。再往后走,就是一尊高三米的屈原镀金塑像,再现了当年屈原行吟泽畔、步履艰难、遥望楚都、忧国忧民的抑郁神情。

  屈子祠旁边是屈原碑林,园内集全国300多位书法家之大作,嵌碑刻356块,书写了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25篇作品中的诗句。碑林黄瓦红柱,金碧辉煌,行走在那眼花缭乱的碑林之中,重温屈大夫那一篇篇光耀日月的行吟美句,我心中生出一种深深的敬意。碑林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庄严的屈原铜像,花岗石的基身威严矗立在碑林正中的草坪上。屈原像峨冠切云,宽衣博带,衣袂飘然。那“低头沉思,顶风徐步”的姿势让他充满仙风道骨的气质,超尘脱俗的表情又将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上下求索的思想境界展现无遗。此刻,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玉树临风的老者握着一卷诗稿,正低头吟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从历史深处向我迎面走来,穿过我们的身体后拂袖而去……我不禁猛回头,身后并无他人,唯有林木深深,绿树如荫。出得碑林,我们在祠庙前空坪里小憩,在祠庙前的古樟下喝茶,心境大为不同。而眼前的景象也与祠庙和碑林庄重沉穆的气氛迥然不同。只见鸟雀高飞,在空中画出诗意的弧线,古树如冠,筛落满地的锦绣春光。

  乘船离开汨罗江的时候,我用江水洗了洗手,仿佛我的手沾染了江水的诗性。余光中曾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而江的上游是屈原,这静静流淌的江水不就是屈原那绝美的诗句吗?

感悟普陀山
原味老街最诱人(行天下)
旅游影像展示家乡风貌
北京邀海外客体验“长城好汉”
汨罗江畔忆屈原
马拉松助力旅游发展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