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普陀山码头,我的脚步好像沾了灵气,显得特别轻快。出了客运大厅,抬眼望去,一丛丛绿树覆盖着一片群山,显得特别美丽。我忽然有种感觉,普陀山虽说是山,更是一座云蒸霞蔚、仙气袅袅的绿岛!
从码头广场乘上景区交通车,约2公里就到了位于灵鹫山麓的普济禅寺。穿过一道牌坊,眼前是一片仙境:绿树掩映下,一条林荫道径直向前。林荫道的右侧是一片倒映着蓝天白云的红鲤追逐嬉戏的碧绿池塘。而林荫道的路面是由石板和水泥铺成,路中间每隔一段距离,就镶有一块刻着吉祥图案的石板,这图案除了为单调的路面带来美感,据说还有一种寓意:人们踩上去,会有好运气。
这片池塘即是著名的海印池,也称放生池;共由一大三小四个池子组成。在最大一个池子和第二个池子的连接处有一座石拱桥,桥上两端都有数十级石梯,人们从拱桥的两端上桥,寓意步步登高。我们从拱桥上沿石梯拾级下行,走数十步,便进了普济禅寺。
禅寺门前有一副书写苍劲的对联: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院内庙宇错落有致,普济禅寺的门是做工精细的木格栅,寺墙涂着金黄色的漆料,屋顶盖着灰黑色的泥烧瓦。普济寺的正门常年紧闭,游人和香客们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出。进到寺内,但见庙宇蜡光闪闪,香烟袅袅,禅音缭绕。每进一处院落都有古樟参天,翠绿的枝叶和浓浓的树荫间,偶尔也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附和着僧人的经声佛号,让游人在清凉的世界里沐浴着丝丝禅意。
刚在寺门内驻足观看,身后传来一位中年男人带着浓浓当地口音的普通话的声音:“先生,需要引导您烧香吗?”我来禅拜普陀,不在于深究,而在于了解和体会过程。”于是,我花了60元钱,请这位李先生当导游,让他带我走完禅寺内烧香拜佛的全过程。
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殿、堂、楼、轩共计357间。普济禅寺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朝咸通年间,后来宋神宗于1080年将它改名为“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便从那时丰盛起来。到南宋嘉定年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李导游口若悬河地介绍起来。
在天王殿门前,又有一副对联吸引了我的目光:“慈颜含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腹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我想,不管人生路上遇到什么烦恼,都应以慈悲大度为怀,用乐观态度对待风雨变幻的生活。
由于时间关系,虽然还有法堂、方丈殿、功德殿、龙眼泉、菩提泉、菩提井等处没来得及去,但我似乎已将这些名寺古庵、佛国圣境了然于心,于是匆匆走出山门,直奔南海观音塑像而去。
南海观音塑像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双峰山山势峻秀,林木葱郁,气脉顺畅。山脚下的大海浩瀚无边,碧波万顷,潮音频传。南海观音塑像的建立,既成为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又是海天佛国的象征。
面对茫茫的大海,望着南海观音慈祥的面容,我虔诚地向着大海极目凝视,耳边响起应世警钟:“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宦海梦迷人。”这既是我对佛的崇敬之情,也是对佛文化的景仰。
虽然这次的普陀山之行匆匆短暂,但这片长满菩提的圣地,还有普陀人给我留下的印象和记忆,却是难忘的。在从普陀山乘轮渡返回朱家尖码头的船舱里,不禁油然而生出不太讲究韵律平仄的诗句:东方生佛国,碧玉普陀山。心拜菩提树,烟波水月间。
轮渡缓缓驶离普陀山码头。我探头望向船舱外,落日的余晖映着波光粼粼的海面,仿佛撒下暖暖的灿灿的珍珠。望着那海波上泛起的闪闪珠光,我心里也仿佛感受到了暖暖的智慧之光,不由得让我回想起普济禅寺里的那副楹联:“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多么从容的人生态度啊!这,难道不正是我来到普陀山的觉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