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对武汉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萧永瑞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春天。在“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上,她被授予武汉市“三八红旗手”称号,成为在鄂台胞获此殊荣第一人。
“非常意外!从没想过这么高的荣誉会落在我身上。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被社会认可,台胞成为大陆一分子。这不仅仅是‘两岸一家亲’,而是真正不分彼此的‘两岸一家人’。”她激动地说。
今年2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惠台措施”),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允许台胞参评“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就是措施之一。
3个月来,“31条”中不少措施已经落地生效,让广大台企台胞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迎来事业发展的春天。
大陆对台商的吸引力飙升
4年多前,上海吉富集团董事长、台商刘吉人踏上了中东欧之旅。在匈牙利,这位市场嗅觉敏锐的企业家意识到将当地有机食品引入大陆,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乘着大陆“一带一路”倡议与“31条惠台措施”的东风,吉富集团在投资控股匈牙利一家猪肉生产加工集团后,又与匈牙利国家开发银行共同成立了启动金额2亿欧元的匈牙利国家发展基金,助力“一带一路”沿线企业赴匈发展业务。
今年3月,吉富集团还参与了上海台商“一带一路”重庆行考察团,赴西部发掘商机,考察团共达成投资意向约16亿元(人民币,下同)。“未来有望真正把‘一带一路’业务、长江经济带业务,与位于上海的总部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刘吉人说。
上海市6月1日出台的《关于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支持上海台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参与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服务中西部、东北等重点地区建设,在对接、项目落地等方面给予优先协调和专业辅导。
“‘31条’已让我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好”。江苏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昆山的台企,总经理陈裕盛告诉记者,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根据‘31条’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5%降至15%。根据江苏省制定的实施细则,由于积极实施“机器换人”,公司可获技改设备金额10%的补助。发明使用新型专利每年也能获得定额奖励。目前,江苏全省已有近700家台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在参与政府采购方面,福建省对台资企业无准入门槛,鼓励台企参与政府采购,全省采购台企生产的品牌汽车1303辆、金额1.55亿元,全省银行系统采购台企生产的显示器近3万台。
在政策补贴方面,黑龙江省2家台资食品企业同等享受省畜牧养殖“两牛一猪”(奶牛、肉牛、生猪)政策补贴,分别获得省市县各种补贴2.26亿元和9500万元。
“‘31条惠台措施’发布后,大陆对台商的吸引力极速飙升。‘31条’覆盖各行各业,范围广,这种‘磁吸效应’之巨大,真是前所未有。”上海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李政宏说。
“我们推进两岸同胞交流合作的步伐不会停息,一些地区和领域在提供同等待遇方面先行先试会有新进展,在推动两岸产业共同发展方面会有新实效,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的机遇会更大,天地会更广阔。”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说。
同等待遇为台胞打开“登陆”大门
2008年,青年台商李儒钦应邀来福州参加活动,从此开启了“登陆”创业的人生旅程。如今,扎根福建的他积极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提供辅导。趁着“31条惠台措施”的良机,他介绍了一批台湾朋友赴福州、漳州、泉州等地推广农业特色小镇项目,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对接得很好,大家干劲十足。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作为对台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区,福建在落实“31条惠台措施”上走在前列。厦门在大陆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其中先行先试举措有33条,包括实现电子台胞证与大陆居民身份证同等使用,鼓励台胞在厦门担任调解员、仲裁员、陪审员等职务,台胞生活便利程度显著提升。
“‘31条’牵涉到跨部门的沟通,并不容易,但上至中央下至各个省市,落实速度真是非常快,开放力度很大,这份用心令台商台胞们感动。”李儒钦说,大陆对台工作更加细致,越来越多台胞有兴趣到大陆工作、生活。
目前,北京市各高校就读台湾学生,在教学管理、学习生活、奖助学金发放、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等方面已享受与大陆学生同等待遇;在京就业台胞,已可在京缴存住房公积金;北京市还拟推动为在京工作、就业、创业台胞,提供保障性住房。
4月,上海举办的第二届“英才汇聚·沪上逐梦”台湾优秀博士(生)与上海高校交流会,吸引了复旦、同济等高校的70位优秀台籍博士(生)参加。上海高校提供的岗位年薪普遍在二三十万元,高端人才甚至还有百万年薪,并提供30万元的科研启动资金和最高150万元的安家置业补助。
中部省份湖北在“31条”出台后,加快实施“千岗迎台青”计划,27所高校向台胞提供了582个正式教师岗位,华工科技、中百控股、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等106家企业向台湾青年提供了2068个实习和就业岗位,支持“31条”落地在全省蔚然成风。
42岁的黄上智前年来到上海闵行的“麦可将”文创园区,创立了上海鲁班学堂,开设木工体验课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最近他顺利入选“闵行工匠人才库”,成为首位入围此类评选的台胞。
“31条”提出,鼓励台胞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评奖项目、荣誉称号评选。“黄老师这次成功入选,无疑会起到一个领头羊的作用。”“麦可将”文创园区总经理、台商连泰瑞认为,此举将激励更多两岸文化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同守护中华文脉。此外,也便利台企引进人才,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就业渠道将更加通畅。
助台胞融入大陆大家庭
1980年出生于高雄的刘其享,博士毕业于台湾“中央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所。拿到学位后,刘其享想到高校教书,但台湾高校工作难找,他将目光投向了大陆。2016年,他入职湖北经济学院,成为一名全职老师。
“离开家乡总有些惶恐,担心不适应,事后证明担心是多余的。这里和台湾没有两样,除了饭菜辣一点”。他说。
现在,刘其享已是湖北经济学院经济与环境资源学院副教授,并于今年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作为“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湖北经济学院已引进台湾全职教师36名,45岁以下博士占75%。学院已支持台湾教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共10余项,4名台湾教师入选“楚天学者计划”。学院还规定,全职台湾教师可按条件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学校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刘其享说,对想把事业建在大陆的台湾人来说,“31条”让他们能够安心。
在“31条惠台措施”出台后,大陆各地多位台胞被授予“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台湾同胞切身感受到,同等待遇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是精神层面上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催化剂”,横亘在两岸同胞间的心理界限正在慢慢消融。
“以前,我感觉这类荣誉离我很遥远,因为不具备条件。但现在台胞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已成为大陆大家庭的一员。”从1992年奉父命回祖籍武汉创业至今,萧永瑞深耕荆楚大地20多年,亲眼目睹了台商与大陆同发展、共命运的历程。她相信,以后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台籍“三八红旗手”,未来台胞在大陆工作,只要是对社会有贡献的,都有希望获奖。
南京市台协会长、银杏湖农业观光休闲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铭田是1993年“登陆”的老台商。历经25年不断开拓,他将“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裸露矿坑,开垦成如今一步一景、枝繁叶茂的生态景区。今年五一,他被授予“南京市劳动模范”。“非常高兴能获得这样一份荣誉,在南京生活20多年,我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为南京的绿水青山尽一份力。”他说。
全国台企联荣誉会长郭山辉说,“31条惠台措施”是“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生动体现,让台胞共享大陆发展机遇和成果。当前,台湾还有很多人对大陆不够了解,相信“31条”会推动更多台湾年轻人和创业人士来大陆发展。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表示,我们一直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不断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扎实推进和落实“31条惠台措施”,目的是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为台胞台企办实事办好事。国台办将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加强政策落实,评估实施效果,并根据需要研究制定更多政策举措。
(据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