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4月12日 星期四

“百练”还需“多演”(墙内看花)

□ 陈钟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12日   第 07 版)

  传统艺术的传承不是静态的,唯有一代代的接续才能永葆艺术本体的生命力。因此,人才是传承的核心,培养人才是传承的首要任务。作为国粹的京剧更是如此,培养青年京剧演员早已成为梨园界的共同呼声,但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京剧演员仍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不少京剧演员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演出机会少,进入地方院团五六年后,仍旧在台上跑龙套,好不容易熬了十年才演成一主角。这样的培养模式放在过去戏班子扎堆儿的京剧鼎盛时期似乎是常态,但在文化消费被市场化浪潮冲击的今天,着实有些打击青年京剧演员的积极性,更不利于他们精进表演技能。不得不承认,青年京剧演员亟需更多更大的舞台:有戏可唱,有角可演;舞台更大,观众更多,角色更重要,平日练功房里的踢腿吊嗓终于化为戏台上的唱念做打,青年演员们看到了希望,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北京京剧院举办了5届的“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从2011年举办至今,该赛事不仅成为票房火爆的品牌活动,而且为青年京剧演员提供了更大的表演平台。不少戏迷所熟知的张馨月、谭正岩等青年京剧演员就是从该比赛中走出来的。对于他们来说,参与这样的比赛最大的意义不是获取名次,而是能够站在顶级戏院里,面对一众新老戏迷担纲大戏。

  当然,为青年京剧演员提供更大的舞台,不只是进行人才练兵,也是在培育市场,仅仅把他们送进大戏院里还不够,还要让他们接受市场的检验。因此剧目的选取就显得十分重要。以“魅力春天”为例,每一部参赛作品都是传统经典剧目。经典剧目一方面更能锻炼演员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坚实的观众基础和演出价值。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是被“捧”出来的艺术,要能在观众心中立得住,还得经过老剧目的洗礼、老演员的评判和老戏迷的认可。我们不否认,京剧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所创新发展,以新戏推新人是必要的,但这应建立在基本功扎实、艺术积淀足够的舞台基础上。

  另外,京剧作为一项流派承袭的艺术,师承关系尤为重要。以前,有的京剧名家往往要等到所谓“唱不动”的时候才开始带学生,如今这样的培养模式确乎有些过时。在各类比赛的带动下,现在各院团的不少老将名师都主动将自己的代表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门下徒弟。如此一来,老戏骨发挥了作用,新人也能带着看家本领走上舞台,新老互推,延续了技艺,更延续了市场,也弘扬了讲师承、倡苦练的作风。

  当然,要拓宽舞台,还要看青年京剧演员自己的修为。如今,唱大戏的平台愈来愈多,但唱好大戏、拥有自己的观众群还需经年累月的勤学苦练,不可一时浮躁。同时,拓宽舞台不是封闭性的实践,青年演员也要主动关注票房,适当通过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为京剧做宣传,让更多的人走进戏院。

  百学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只有在真正的演出实践中,青年京剧演员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为青年京剧演员提供更大的舞台,京剧人才才不会断档。目前,国内的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各地院团举办的竞演展演越来越丰富,这样的舞台应该越做越常态,越做越大。

越剧《红楼梦》六十年历久弥新
“百练”还需“多演”(墙内看花)
《国家宝藏》第一季研讨会举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磨合三台推新品
《欢乐饭米粒儿》:新时代 合家欢
华侨大学纪念廖承志诞辰110周年
树家风 传中国
《南方有乔木》:讲述科技创客的故事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