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

33年,我与海外版相伴(我与海外版)

李幼鹏(加拿大读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07日   第 05 版)

  本文作者正在阅读《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5年7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了。最初,海外版是从美国空运到多伦多的,主要是提供给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再由他们传给大家阅读。记得海外版的创刊号,就是我认识的一位多伦多大学的武汉访问学者给我送过来的。创刊号只有4个版,上面有邓小平的题词。我看完以后,马上又传给别的朋友看,朋友再传下去……一份报纸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过。

  就这样,从读第一期开始直到现在,我与海外版结下了不解之缘,期期不落。到现在,海外版已经陪伴我33年了。

  渴望看到中国新闻

  国内外的很多朋友得知我是海外版的长期读者后,都有点吃惊,问我原因。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先简短回顾一下在加拿大的中文媒体的发展历史。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发行之前,我们是怎样饥渴地希望得到来自中国国内的消息的,又是怎样辛苦地在加拿大传播它。现在来的中国移民很难想象当年加拿大华人社区的状况,特别是有关中国消息的报道来源。

  我是1982年2月从四川成都移民来到加拿大多伦多的。30多年前的多伦多,唐人街的华人几乎全说台山话,讲普通话、甚至讲广东话的人非常少,要想知道中国的消息几乎不太可能。中文报纸只有《星岛日报》《世界日报》等几种,里面对中国的报道绝大多数是负面的;东、西区唐人街只有几家书店出售种类很少的中国杂志;唐人街的电影院也只演香港和台湾的电影。这对中国大陆的移民而言,甚为不便,有时还有格格不入之感。

  上世纪60年代,多伦多华人福利会的老华侨们团结了一批从香港来的留学生,共同开办了长城书店,出售中国出版的书刊,同时出版发行《多伦多商报》双周刊。华人福利会还把会址后面的车房改建成小放映室,免费给侨胞们放映中国大陆的影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逛到了唐人街边上的长城书店,发现那里有很多中国发行的杂志,同时还有《羊城晚报》和《羊城晚报》(海外版),一个星期空运到这里一次。于是每周休息时,我都去书店买一个星期的《羊城晚报》和它的海外版看。当时,这是了解中国新闻的唯一途径。不过《羊城晚报》毕竟是地方报纸,看上几年后,对广州的大小地名从非常熟悉到了如指掌,但对全国的大事仍不甚了了。

  《多伦多商报》双周刊,当时是多伦多当地唯一报道中国大陆消息的报纸,隔周的周五出报。在出报的前一天,我和我太太一起去长城书店,我太太负责用字钉打字机打字,我作义工帮忙排版、校对,北京移民林希民先生翻译英文稿件,香港移民何江治先生编辑,常常干到晚上八九点钟。那时华人福利会和《多伦多商报》的创始人侯伯已经退休,有时过来看看。我们这个小小的班子坚持到《多伦多商报》出版最后一期,直至长城书店结束营业。

  海外版伴随我生活

  自从《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多伦多印刷发行后,读报才算真正走进我的日常生活。毋庸置疑,她确实是一份报道面广、内容丰富、文字水平极高、可读性极强的报纸。多少年来,海外版成为海外华侨华人、学生学者以及外国人获取中国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一大窗口。

  通过海外版,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正在做什么、将要怎么干等信息。不过它又和中国的其他报纸不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办报风格,它的侧重点是介绍和报道中国的新闻要点,包括“要闻”“神州速览”“台港澳要闻”“国际观察”“文化万象”“海外学子”“旅游天地”“体坛风云”“华侨华人”“文学观察”“影视娱乐”等版面,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读这张报纸可以真正了解和学到不少东西,能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眼界。简而言之 ,在国外什么样的消息都可以看到,什么样的故事都可以听到,然而怎样去认识、怎么去理解,《人民日报海外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范本,我想这就是海外华侨华人愿意读她的重要原因吧。

  改革开放以后,数以千万的中国移民走向了全世界,中国移民的社区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社会在发展,媒体也在进步,现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更多、更快的新闻,当年新闻闭塞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我仍然保持着读海外版的习惯,这是因为海外版一直伴随着我在加拿大的生活历程,这不仅仅包含相伴走过的历史回顾,也许更是一种感情的依恋和升华。

美国人越来越信赖针灸疗法(海外纪闻)
33年,我与海外版相伴(我与海外版)
“无数枚小小的星辰”对吗(杜老师语文信箱)
圭亚那礼俗(礼仪漫谈)
责编:张燕萍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