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

圭亚那礼俗(礼仪漫谈)

马保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07日   第 05 版)

  日前,中国驻圭亚那大使馆在圭亚那乔治敦国家公园,为一家孤儿院的30余名孤儿举办放风筝活动。
  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

  礼 节

  在圭亚那,人们日常见面,喜称职务或头衔。社交称呼是先生、女士、夫人、小姐。与客人见面多行握手,且应与客人一一握手。亲朋好友之间,习惯施拥抱礼、吻礼。公务谈判,应事先约好,不可贸然到访。上门拜访圭亚那朋友,应准备些礼物。

  圭亚那东部牧区的依那族人的迎宾礼有些特殊,即朝客人头顶上方射箭,对于初访客人来说,着实吓人。具体做法是,主人为贵客举行欢迎仪式时,在离客人十多步远地方,架起弓箭,朝着客人头部的上方连射4箭,箭头在客人头顶上飕飕飞过。虽然惊险,但不致伤人。据说,这是对真正朋友的一种特殊考验,是表示对远方来客最真挚、最热烈欢迎。热情招待客人来访之后,还会以同样的方式为客人送别。

  服 饰

  圭亚那国徽的顶端,绘有一顶插着黄、白、蓝色羽毛的头盔,那是印第安部落首领头饰,表示印第安人是圭亚那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多居住在内地乡下,穿西服者不多。日常生活中,女子多喜带项链。

  在圭亚那,印度人是第一大族群,人口众多,故而印度服饰文化在当地有相当影响,如男士缠头、妇女披纱丽,与印度本土相似。

  一般说来,处于赤道下的圭亚那终年炎热,当地人在日常活动中,衣着都比较简单,常见男子穿短衣、短裤,女子穿T恤衫、连衣裙等。但是,在正式社交场合,衣着都比较讲究,如参加婚礼,女子多为裙装,男人则是西装革履。在宗教活动等场合,人们会穿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如信奉伊斯兰教的人,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帽或缠白布。

  饮 食

  圭亚那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木薯、番薯等,副食有猪肉、鱼虾、家禽以及各种热带蔬菜、瓜果等。通常是一日三餐,早餐点心、牛奶,中晚餐是肉菜以及面饼、木薯面包、米饭、豆饭等。也有不少家庭将木薯、红薯、芋头、山药等当作主要食物,而沿海地区的乡下,人们多以鱼和海鲜为主要食物。

  印度饮食在圭亚那影响很大,如烹调中使用咖喱很普遍,咖喱肉、咖喱鸡颇为有名。此外,圭亚那人在烹饪时喜用香草、洋葱、辣椒、大蒜、丁香、肉桂等,其中的辣椒,据说原产自圭亚那卡晏岛的热带雨林中,古称“卡晏辣椒”。

  圭亚那传统美食meta gee很有特色,是由玉米粉、山药、木薯、芭蕉、椰子奶和磨碎的椰肉做成的饺子,配合油煎鱼或鸡,还有水果一起炖着吃,味道鲜美。英国饮食风味的Salara以及菠萝塔、奶酪卷等,是颇受欢迎的甜点。

  当地的饮料主要有啤酒、咖啡、椰汁、红酒、白酒以及用甘蔗制作的朗姆酒。与众不同的,他们还有用树皮制成的Mauby饮料以及用木槿花制作的饮料等,颇具地方特色。

  婚 俗

  圭亚那一些土著民族中,流行一种婚前考验习俗,即将两个准备结婚的男女青年,装进满是荆棘针刺的大布袋中呆上一夜,不得喝水、吃东西。布袋空间有限,稍微一动,就被会荆棘刺伤,因而两人必须默契、合作,规规矩矩,才能避免被刺伤。只有在考验合格后,双方家长才会为他们举办婚礼。

  圭亚那当地的欧式婚礼,一般是下午在教堂举行。两位新人身穿白礼服、白婚纱,在神父主持下宣誓、互换戒指、接受祝福,并在结婚文件上签字。婚礼结束后,由身着漂亮纱裙的小女孩引路退场,边走边撒粉紫色的玫瑰花瓣。当晚,婚宴在新郎家举行,备有丰盛菜肴以及甜点、香槟、婚礼蛋糕等,新郎父亲先致辞,亲友代表讲话祝福。婚宴上载歌载舞,气氛热烈。

  禁 忌

  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是圭亚那三大宗教。受宗教信仰影响,印度教徒尊牛如神,故而忌食牛肉,也忌讳使用与牛皮有关的物品。进入印度教寺庙,不得穿着皮革类衣服、皮鞋和系皮腰带等。伊斯兰教信徒则忌谈与猪有关的话题,忌食猪肉及其有关食品。

  与妇女交谈时,忌讳询问其年龄。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美国人越来越信赖针灸疗法(海外纪闻)
33年,我与海外版相伴(我与海外版)
“无数枚小小的星辰”对吗(杜老师语文信箱)
圭亚那礼俗(礼仪漫谈)
责编:张燕萍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