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

读书旧事(我与书)

□ 吴 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05日   第 07 版)

  朋友来看我,带一枚小小的自制印章送我,喜得我满院子转悠,寻找着合适的物件,想印上我的名字。爱人从书架抽出本《文化苦旅》,翻开首页递给我:“喏,盖上你的大名,以后这本书我再也不敢碰了。”屋子里的人都笑了,我也笑了,接过来盖上大印送回书架——大家都知道我的毛病,自己的书从不外借,出门看上别人的书就死皮赖脸地骗到手。这么自私的人,居然还能有朋友,连我自己都觉得好笑呢。

  小的时候没有书读。认熟了几个字,便对一切有字的东西感兴趣。每次开学课本发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把语文书从头翻到尾,把能读的故事、诗句看个遍。若是得知哪位同学有本小人书,便会狗皮膏药似地粘上去,代写作业、拎书包、帮忙打扫卫生,总之,只要能把书拿到手,啥事都好商量。在那课外读物极度贫乏的少年时光里,因为别人的书在我手中停留的时间有限,我居然练就了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最厉害的是有一次表哥不知从哪儿借来一本《快乐王子》,也许是因为我总是烦他,也许是因为我俩读书速度不一样,他不愿意将书转借于我,甚至不允许我与他并排一起看书。于是他贴着墙角蹲下,书摊在他脚前的地面上,两只脚分别压着书角,两只胳膊却伸展在空中阻止我靠近。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定如那见腥的猫儿,左右近身无效后只能站在他对面,与他头顶着头看着同一本书——那些字句他正着看,我倒着读,居然还能跟得上他的进度,一起把那本书看完了。直到现在,这都是让我得意的一件事。

  高中时学校建了图书馆。至今记得那个中午,饥肠辘辘的我正奔向食堂,看见一辆卡车停在医务室旁的空房子前,几位老师正把一提一提的新书往室内送。我的班主任也在其中,见我们便远远地大叫:“来几个人帮忙卸书!”我撒丫子奔过去。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那么多新书,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第一次看见数十排比人高的书架上排满了书!第一次体会到原来书中的油墨味会聚在一起,浓到把人熏醉!我第一时间办了借阅证,以平均每天3本的速度穿梭于教室、图书馆、宿舍,直到在物理课堂上被老师从物理课本封皮下抽出了《笑傲江湖》!

  一直很感谢那位教物理的赵老师,虽然我从来没有当面向她表达过谢意。下课后她还书给我,并没有过多批评,但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清楚:“如果你只是囫囵吞枣贪大求多地读书,只是醉心于书中光怪陆离的情节,那么你不如不读!”

  在那天落日的余晖里,那位总是慢条斯理、每日依照书本做着实验的老太太身上,我第一次体会出了知识的涵养与光辉,发现师者的大气美好与我的浅薄无知。我开始管束自己,为读书定下了规矩:以学业为重,闲时读书先分类,不求书目多,好书读多遍。事实证明,赵老师的当头棒喝成了我读书生涯的方向标,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有效地从书本中汲取到了更多的智慧。

  读书让我增智、明理,让我身处斗室亦可与古人对话、去未来遨游,享受灵魂精神之自由;读书令我养心、自律,品味世事百态,以恬然之态静守人生苦乐,笑看岁月变迁。

乡村的色彩
《摆脱贫困》的治国要略与传承
读书旧事(我与书)
《难忘的中国留学故事》在日出版
白瓷时代的“一带一路”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