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中国唯一的一位获得美国建筑师学院院士的大陆人;他被誉为当代小贝聿铭,受到过中国领导人访美时的亲切接见;他曾是全美国前10大建筑设计公司的总裁……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仍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就是建筑师张铭。
结缘建筑:初出茅庐,拔得头筹
和许多淘金者不同,张铭是因为自身的优秀来到美国。1986年,张铭考取公费留学美国。回忆起初来的经历,张铭还是能记起许多细节,“那时候我刚大学毕业,一个月工资才拿60元钱,也没有任何海外亲戚,所以只能靠公费出国。”国家一次性给出的出国费用,对当时的张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他没有舍得全部自己留下,而是将几乎一半的钱留给了妈妈。而他自己初来美国,为了省钱,就租在一个蟑螂、老鼠特别多的“鬼屋”公寓里面。
张铭一直是个非常能吃苦的人,在留学生涯中,他并没有利用国家每个月给的300美元补助去胡乱花费,而是有计划的节省下来,除了必要的房租和生活开销,张铭每个月都能存至少100美元。一年半之后,张铭用节省下来的钱给家里买了八大件。提起这段,张铭说当时就挺有成就感,“那个时候像进口电冰箱都要指标,在国内买不到,不过我们可以去出国人员服务部,可以拿外汇指标买八大件。”
在建筑行业初出茅庐的张铭,很快就展现出了他的与众不同。张铭说,在建筑这个行业,创业之初只能通过设计竞赛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因为如果公司没有一定的资质,没有相应的信誉,别人就不会找上门来。张铭的优势之一就是曾经代表美国的大公司在中国做了很多客户的项目设计,有资源,很多人都认同张铭的个人品牌。“他们都要求我参加当时叫做‘厦门江头高层建筑群’的国际设计竞赛,当时有四十几家参加竞赛,竞争很激烈”,张铭抓住了这个机会,拔得头筹,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年轻的张铭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之后的数次竞标中接连获胜。
痴迷设计:天人合一,中西合璧
在张铭看来,“设计”一词可以拆分来解读,设就是设想,计就是计划。设计本身就是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创意过程,落实到建筑和产品上,目的是为了产品更受使用者的欢迎。张铭的设计理念就是人性化的天人合一的设计,尊重使用者的感受,尊重当地环境和文化,不仅让使用者在里面感到舒适,还要有跳跃性的地方抓住特定需求。很多人在上海新天地流连忘返,因为它既结合了上海老里弄的元素,功能上又完全现代化,这就是新的人性化的商业体现,也可以说是它的亮点。好的设计应该是“去设计”的设计,是一个升华的过程。
张铭介绍说,2006年他设计微软公司所在城市雷德蒙市政厅,这个政府项目需要公开设计招标,当时邀请到十几家很有名的设计公司参与。张铭他们并没有很多政府项目经验,没想到当时13个评委无记名投票全部投他们为第一名,市民评选也是第一。张铭觉得这对他来说鼓励很大,第一次在不擅长的领域战胜这么多有经验的国际性品牌公司,这也充分反映了好的创意绝对能获得大家的赏识。这个项目的创意就是将中国的天人合一元素结合在其中,在体现政府威严的时候,也融合进亲民的元素,让大家有亲切感,真正把政府变成服务社区的地方。
由于很好地吸收了中西建筑文化的精髓,在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规划、民用建筑、公司总部、高科技园区以及总体规划等方面,张铭显示了卓越的设计才华。不仅在美国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他率领的团队在参与中国市场之后,仅用10年时间投标25个项目就中标20个项目。至今张铭已在中国60个城市完成了100多个项目的设计,包括华为北京科技环保园,上海张江集电港,好几个华润万象城,湖南健康产业城,福州海峡青年交流营等。他的合伙人曾经称赞他为“最具有天赋、最具有天才、最具有创意”的设计师。
看待成就:初心不变,回归平常
张铭身上始终有一种谦谦君子的气质,这或许得益于他有一位教语文和国画的父亲。早已功成名就的张铭,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就时,只是淡淡的说,“我是个很平常的人。我只要不出差,就争取每天送儿女上学,尽量做一个称职的爸爸。没有觉得我自己有什么成就,就是喜欢做设计。设计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不进则退。怎么看待自己和别人怎么看待你,是两回事。”
回忆起当初为什么选择建筑行业,张铭认为和小时候的两个经历有关。他10岁的时候跟祖父去上海看姑奶奶,那是他第一次看到人民广场边的国际饭店,有24层楼,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太少见了。“当时想都没想到,像我们南京也就是七八层高了不得了,所以看到24层在小孩子眼中觉得就是个奇迹”,张铭认为自己之所以后来选建筑,这是一个因素。另外他小学有个同学的叔叔外派到联合国,寄了一张纽约的明信片回来,上面的帝国大厦有100层,张铭觉得不可思议,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高的建筑。张铭认为,就是当初的好奇心让他与建筑结缘。而他从小就文理艺体各科全面发展,这为他后来的建筑师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现在的年轻设计师如何培养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张铭给出的建议就是,做设计独立思考很重要,但是一切都需要平衡。他觉得,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一定要有开放的思维,就是要能接纳别人的观点,并延伸出灵感。设计师要有团队观念,不仅是设计师团队内部的合作,更是和开发商、顾问团队以及政府等的合作。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信息量的激增,年轻设计师的前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