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中国侨联2017年推出的“新侨创新创业杰出人才”之一,他学音乐出身,曾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获得了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音乐学硕士学位。他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曾在北大任教,1996年在俞敏洪的邀请下参与创办新东方教育集团,是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他还是一名投资人,2011年,他与新东方另一名联合创始人王强携手红杉资本中国联合创立了真格天使投资基金。除此之外,他还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例如中国青年天使会荣誉主席。
二十余年来,徐小平不止一次走上创业这条崎岖之路。如今,作为国内最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之一的他,与海内外的青年创业者打交道已成为他生活的主旋律。
让我枝繁叶茂的土壤
在徐小平的创业生涯中,从迷茫期的初步探索到迎来事业第一个春天,10年光阴流转。从盲投项目、悄悄试水到动真格,徐小平蛰伏5年迎来他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上世纪80年代,出国潮涌动。“我想去看看惠特曼、莫扎特、巴赫的世界,他们的文字、他们的歌,我已经读了十几年,听了十几年。”而立之年的徐小平听从内心的召唤,离开了他工作五年的北京大学团委文化部。半年后,经过英语培训的徐小平,凭着这口裹挟着泰兴乡音的“国际英语”,暂时在华盛顿找到了一份刷盘子的工作。他的爱人则先一步到达加拿大开始了求学生涯。幸运的是,一年后,徐小平拿到了同所大学的录取,与家人在加拿大的小镇团圆。在加拿大这一留,就是10年。
毕业后的徐小平尝试了各种工作,“我当过移民局的翻译,华语电台的主持人,必胜客送饼员,卡车司机,私人音乐课老师,还有全职奶爸”。然而这都不是他能奋斗终身的事业。
上世纪90年代初,徐小平进行了创业尝试。对音乐如痴如醉的他率先锁定了唱片行业,回国创立了一家唱片公司。另辟蹊径总要经历痛苦,“创业也需要‘交学费’”。唱片公司以失败落幕,徐小平失意地回到了加拿大。那时候,被“出国潮”召唤的徐小平认为,去海外镀金是“优越”的代名词。他没想到在国内,那帮兄弟中“混得最不好的”俞敏洪,已经把教英语小作坊壮大起来,创立了新东方,很快成为了百万富翁。
“经历了加拿大那几年的迷茫求索,我在俞敏洪的邀请之下,义无反顾地回国加入了新东方。我知道,中国才是能让我枝繁叶茂的土壤。”徐小平在一篇自述中写道。加入新东方的徐小平每天围绕着出国、签证、职业规划与学生们交流,帮助他们实现留学梦想。当年,新东方教育集团口号是要成为学生“出国深造的桥梁,回国发展的彩虹”。“在不断输送大批优秀留学生的过程中,有许多从新东方走出的学生海外学成归国后不想为人‘打工’,希望在中国创造自己的新事业。他们想让我能给予他们帮助,最要紧的帮助就是资金的支持。哪怕只是1万美元。5万美元就可能让他们的创业项目启动。”徐小平忽然发现,这些务实的需求对学生们这么重要。
2006年,从新东方全面退出后的徐小平开始了他个人的投资生涯。那时候来找他的项目几乎徐小平都做了投资,结果可想而知,并不乐观。因为要给那些学生投钱,徐小平每次去银行取自己的钱,还免不了偷偷看爱人的脸色。就在这样不断地悄悄试水中,兰亭集势等三家被投企业成功上市,徐小平学徒性质的个人投资尝到了回报的果实。2011年,真格基金创立,徐小平的职业投资生涯从此开始。
怀揣一副“老师”心肠
聊起对学生们的帮助,徐小平并未自我标榜。眼前这名南征北战的投资人毫不讳言,他眼睛眯起一条缝,传来爽朗的笑声。“当年给钱的时候,我还不算是职业投资人,也不能说是在纯粹做公益。我给这些孩子钱对他们有期待,也有信任。投资都是在乎回报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真想帮助这些学生。”正因如此,在这个大佬云集的投资江湖里,徐小平总是被称呼为“徐老师”,而非“徐总”。俞敏洪在提到徐小平的投资历程时曾说,徐小平的成功不是对于天使的眼光而是对于青春的热爱。
如今随处可见的ofo共享单车是徐小平投资的公司之一。在徐小平的投资团队商议投资ofo时,公司创始人戴威主动送给了徐小平1%的股份。
事实上,早在戴威上大学的时候,徐小平就认识他,那时戴威来参加徐小平组织的创业交流营。在这里,徐小平、王强与公司CEO方爱之会与高校的年轻人共同交流创业想法,帮助他们找到有价值的点子。
彼时戴威正在做一个骑行的公益项目,徐小平对这个年轻人非常欣赏,顺势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戴威也许可以从商业角度找个方向,走上创业这条路。戴威说,这赠送的1%股份是要感谢徐小平的鼓励,帮助他下定决心创业。
接受本报采访时,徐小平也刚刚结束一场与青年创业者的谈话,从另一间会议室走来。这个下午,徐小平见到了从美国硅谷和匹兹堡远道而来的创业者,见到了清华北大和北航的大学生,还有从互联网公司过来的年轻人。
从他晶莹的目光中不难看出,徐小平十分欢迎这些年轻人。他欣慰地说:“匹兹堡回来的团队做无人驾驶,是我们的被投企业。今天下午我们介绍了许多优秀的自动驾驶公司给他们。”
前不久,徐小平和他的团队还成立了“失败研修院”,帮助“烧光300万以上投资”的创业失败者“提升自我认知”。徐小平说:“创业的核心问题是失败而非成功。我们想要和创业者一起解决问题,那就要降服失败这只巨兽。让他们不再害怕失败,更理智地回避失败。”
“天使投资人虽然希望回报,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还是要为整个创业社区,为创业者真正做一些好事儿。否则,仅仅资金回报率高,是缺少社会价值的。”
追赶时代的脚步
喜欢与年轻创业者打交道的徐小平也像是一个年轻人,他为日新月异的变化兴奋不已,为年轻人的活力激情所触动。徐小平说,“最近会常常感到沮丧,为赶不上时代变化的沮丧。”
5年前,徐小平的紧迫感还没有这么严重。那时候,创业者在中国找投资还很难,创业点子还都在既有知识范畴之内。如今,市场上寻觅项目的资金越来越多,海量知识时刻更新、创新成果应接不暇,中国创投领域的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中国用5年走过了美国50年的时间,我们赶上乃至超越世界水平的步伐迈得很快。”曾经,徐小平对海归尤其偏爱,如今,“海归背景已经不是拿到资金的通行证,中国年轻人的国际化已经越来越多可以在国内完成。和这些年轻人对话,我很受鼓舞。”徐小平的脸上露出一丝满足和得意。
捐赠“未来科技大奖”可以说是徐小平在追求事业成功之外,对时代发展的另一种回应。
去年,几位中国企业家联手科学家在北京共同创立了一个科学大奖,取名“未来科学大奖”。这一大奖设有“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个奖项,奖金各为100万美元,以激励在这些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学家。前不久,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分别获得第二届“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作为“物质科学奖”的捐赠人之一,徐小平出资25万美元作为部分奖金,奖励在物质科学相关的基础科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谈起此事,徐小平对这份社会担当引以为豪,这是他对时代进步的小小祝愿,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份微薄“投资”。他前倾着身子比画着,“未来科学大奖的目的就是想做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大奖,让全世界的华人科学家受到激励,争取让全世界科学家都对此梦寐以求。”
眼前的徐小平已经年过花甲,却看不出什么年岁的痕迹,仍旧容易兴奋和激动,意气风发地谈着理想与未来,用他强劲的生命力感染着周围的人。或许也因为这样,徐小平能走进年轻创业者的内心,给予他们实现梦想的翅膀;能追赶上时代的步伐,一次次感受到收获的狂喜和青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