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21日 星期一

我的希伯来大学同学(留学以色列(下))

信 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21日   第 09 版)

  去年10月底,我来到以色列做交换生,学校是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参与建设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我所在的国际学院提供语言教学和英语授课的文化课,身边的同学来自世界不同国家。除了本科生、研究生和交换生以外,国际学院还为符合基本条件的人提供希伯来语教学,如新移民。而这些文化背景迥然不同的学生,是我了解以色列的第一个窗口。

  生于意大利、在委内瑞拉长大的莎林(Sharlin)跟我说话时总像对待一个需要人疼的孩子。记得第一次上希伯来语课,我选了一个离人群较远的位置放下书包,心存戒备地静静观望。那时就记住了好像跟谁都很熟络的莎林:身穿黑色紧身外套和灰色粗布阔腿裤,背着一个鼓鼓的蓝色旅行包像是要去远行,一进门就风风火火地跟所有人问好。莎林热情随性的性格让谨慎多虑的我很快放下了戒备,忍不住也笑着回应:“我叫Shani,来自中国。”

  莎林本科毕业于委内瑞拉的安德烈斯·贝略天主教大学法学院,做过几年律师,现在在希伯来大学读圣经和古代近东专业的硕士,同时为死海古卷和相关文学研究所工作。在希伯来语班上,任何一人背后都可能有着闪闪发光的履历。为了能够接触第一手资料,或是更方便地在以色列生活,他们从最基本的字母开始学起。通常,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可以达到日常使用的程度,经过3年的学习可以比较顺利地阅读文献。

  35岁的莎林拥有赤子般的热情, 还有来自德国的尼娜(Nina)和加拿大的卡梅伦(Cameron),他们都不再年轻,早就过了国人眼中该成家立业的年龄,却像年轻人一样来到异国他乡,孜孜不倦攻读学位。

  希伯来大学表示,学校向所有学生开放,对任何学生一视同仁,不因其不同的家庭出身、财产状况、出生国家或地区而区别对待。我们5个中国姑娘住在学生村,隔壁是阿拉伯小姐姐,对门是家在特拉维夫的犹太小哥,去楼下超市买菜,可以碰见亚美尼亚大叔在花园遛弯……有时会觉得,希伯来大学像是微缩的小社会。

海外学子“赶考记”
波士顿印象(留学记)
留学在外 如何把握交往距离
我的希伯来大学同学(留学以色列(下))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