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21日 星期一

海外学子“赶考记”

卢安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21日   第 09 版)

  因为国内外的教育体系和评价方法不同,对海外学子来说,适应国外的考试制度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抽签考试很新奇

  方晓东在出国前就对地理学专业有着浓厚兴趣,于是他选择了毗邻阿尔卑斯山脉的法国萨瓦大学。入学后,第一学期13门必修课全部挂掉的结果给了他当头一棒。法国大学的考试制度和国内差别很大,方晓东总结了自己考试一败涂地的原因:一是没适应法国的考试模式;二是考试时上交的论文、报告的写作格式不符合学校的学术要求。

  方晓东说:“学期末考试就像买彩票一样,三四门课归为一类,在这个大类里抽签选择需要考试的一门,用一门的成绩代表这一类所有科目的成绩。甚至一门考试中可能还会再去抽选一道或者几道考题。这种抽签考试的方法确实新奇,因为不适应这种考试模式导致自己4类考试都失败了,所有必修课程都不及格。”

  方晓东还说:“在考试过程中,抽签决定的考题可能是笔试或口试。笔试要求利用学期所学的知识写一篇评论性文章;而口试则是一道专业问题,学生有半小时准备时间,然后上台演讲半小时。台下的教授会根据演讲内容提问,时长10分钟。这对于留学生而言,不仅考察专业知识,也考察语言水平。”

  课堂成绩占比大

  在海外留学,一些留学生表示教授对于课堂的表现和发言非常看重,在成绩中占比较大。

  闻博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他说:“商学院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案例学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阅读案例,课上进行讨论。例如一个公司从创立、发展到危机的过程,动辄就二十几页,要从中提取和课程有关的信息在课堂讨论交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最后的考试中,每一门课都会有课堂贡献分,这个分数最高可以占到考试成绩的40%。”

  闻博表示,课堂贡献得分并不是课堂的出勤率,也不仅仅是发言的次数,而是能够在课堂上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观点,这才是能够让教授记得住并且能够为期末成绩加分的。因此在案例学习和课前准备环节中,就要下大功夫。

  求学之路无捷径

  求学之路没有捷径,对于海外学子也是如此。高中就出国留学的陈焕臻现在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对于国外的学习环境和考试制度他有更深的感悟。陈焕臻认为:“在国外上学自己是源动力,要主动寻找、利用学习资源,对自学能力要求高。学习的环境很自由,但学习的压力一直都在,考试成绩不及格就会面临被劝退的风险。”

  在经历了第一个学期的挫败之后,方晓东主动跟导师沟通交流,找到问题症结,学校的老教授拿出成绩靠前的学生答卷“模板”让方晓东了解试卷该如何答、论文该如何写。第二个学期,方晓东刻苦努力,不仅通过了所有考试,还把上学期挂掉的课都补了回来。这也在学校创造了一个不小的“神话”。凭借着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学术上展现出的能力,本科结束时,方晓东收到了法国6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海外学子“赶考记”
波士顿印象(留学记)
留学在外 如何把握交往距离
我的希伯来大学同学(留学以色列(下))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