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10日 星期四

首次实现量子密钥分发和隐形传态

“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三大目标

本报记者 吴月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10日   第 02 版)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中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2016年8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实现“领跑者”的转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等,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下,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两项成果于8月10日同时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这是继先前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之后,中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的空间量子物理研究另外两项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表示,“墨子号”开启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间量子物理学和量子引力实验检验的大门,为中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了国际同行的标杆,实现了“领跑者”的转变。

  量子保密通信是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安全通信方式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通常认为,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在遥远两地的用户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通俗来讲,量子密钥分发,就好比一个人想要传递秘密给另外一个人,需要把存放秘密的箱子和一把钥匙传给接收方。接收方只有用这把钥匙打开箱子,才能取到秘密。没有这把钥匙,别人无法打开箱子,而且一旦这把钥匙被别人动过,传送者会立刻发现,原有的钥匙作废,再给一把新的钥匙,直到确保接收方本人拿到。”潘建伟说。

  外太空光信号损耗小,卫星的辅助可以大大扩展量子通信距离

  量子通信通常采用单光子作为物理载体,最为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光纤或者近地面自由空间信道传输。如何实现安全、长距离、可实用化的量子通信,是该领域的最大挑战和国际学术界几十年来奋斗的共同目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卫星系统总指挥王建宇说:“利用外太空几乎真空因而光信号损耗非常小的特点,通过卫星的辅助可以大大扩展量子通信距离。同时,由于卫星具有方便覆盖整个地球的独特优势,是在全球尺度上实现超远距离实用化量子密码和量子隐形传态最有希望的途径。”

  从本世纪初以来,该方向已成为了国际学术界激烈角逐的焦点。潘建伟团队为实现星地量子通信开展了一系列先驱性的实验研究。

  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可靠的技术基础

  此次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是“墨子号”量子卫星的科学目标之一。

  潘建伟表示,这一重要成果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以星地量子密钥分发为基础,将卫星作为可信中继,可以实现地球上任意两点的密钥共享,将量子密钥分发范围扩展到覆盖全球。此外,将量子通信地面站与城际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如合肥量子通信网、济南量子通信网、京沪干线)互联,可以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保密通信网络。

  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是“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另一个科学目标之一。彭承志说,这一重要成果为未来开展空间尺度量子通信网络研究以及空间量子物理学和量子引力实验检验等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开幕
“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三大目标
上海迪士尼乐园接待游客逾1300万人次
中国电信雄安5G网建设启动
父子百余唐卡亮相国博
青海湖生态博物馆开馆
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中医“粉丝”遍海外
暑假乐陶艺
责编:陈劲松 王 萌 邮箱:diery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