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

张煜彤:人生价值最大化

黄诗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7月17日   第 09 版)

  张煜彤近照

  年仅23岁的张煜彤,正在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读博士一年级。不少人惊叹他年纪轻轻已是名校博士生,张煜彤在访谈时说,这是因为他从高中起便筹划到国外留学,而且英国高校的学制较短。

  为留学做准备

  跟很多人不同,张煜彤在读高中时便准备到国外留学。最初这个建议由他的父亲提出,后来触发张煜彤作决定的是他对自己前途的清晰预判:假如留在北京,会入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安定的工作。“感觉人生路线一下子全都被看破了”,张煜彤慨叹道。他在国际学校里度过高中三年,期间修读英国高中的课程,同时他还报考了英国及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

  高中毕业后,张煜彤顺利升读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主修化学。他笑言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适应新环境,因为从小到大接触了不少国外的各种信息,例如看英剧、美剧等。他在国内时也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英语,所以出国之后并没有感到特别不适应。每逢假期,张煜彤都会回国,回国的生活反而让他不适应,“这几年国内的变化特别大,像共享单车、手机支付这些新的事物,感觉瞬间就冒出来了”。

  转换思维逻辑

  英国的本科课程只有3年,张煜彤选择留在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化学研究生的学位,在申请研究生的过程中,他与教授之间发生了一桩小事,使他意识到英国人与中国人在思维逻辑上的不一样。每个研究生都会有一位导师,张煜彤在申请时已属意某位教授作为导师,于是他决定向教授旁敲侧击,说自己正在寻找研究生的项目,现在不知从何找起,看教授有什么想法。张煜彤这番话的真正意思,是想表达自己愿意加入该教授团队的意愿,可惜事与愿违,教授并没有理解张煜彤的心意,反而向他推荐了另一位教授。张煜彤认为教授拒绝了自己,但给他一个台阶下。他向同学吐苦水,同学听后却不同意张煜彤的想法,并劝慰他换个角度思考整件事。张煜彤认为同学说得有理,回想当时是以自己的逻辑思考问题。于是他再一次找到那名教授,不再拐弯抹角,而是直白地向教授表明自己的意愿,教授也欣然鼓励他申请,最后这位教授成为了张煜彤的研究生导师。

  对社会作出贡献

  一直修读化学的张煜彤,到了博士阶段决定转到生物化学专业。起初他认为制药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修读有机化学专业。然而,当他真正走进制药的世界,才发现现实跟自己所想象的截然不同——一个药物从研发到最后能生产出来,一般需要多年时间,基本上相当比重的药物在中间就会流产,最后能够做出一个产品非常困难。经过一番衡量,张煜彤认为制药并没有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

  张煜彤将人生价值定义为对社会作出贡献,他希望科研成果能应用在实际上,为民众的生活带来福利。因此,他结合自己的知识与期望,建设了新型DNA- 配体编码库,把脱氧核糖核酸链与适体连接起来,完善现有的编码库,从而提取出能阻止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的新型适配体药物。他更带着这项技术参加了“2017海外赤子北京行”的创业大赛。张煜彤认为,创业能将他研发的技术产业化,加上在国外多年,自己对国家和家人的感情深厚,所以借着参赛了解北京的创业政策,“预备毕业后回国创业”。

那些忘不了的课
张煜彤:人生价值最大化
英国看病记(留学记)
在冰岛和马耳他留学
雅思新增两个天津考点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