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

大师的四种特征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19日   第 05 版)

  多年以后,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大学时的那个午后阅读《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情景,主人公大师和玛格丽特对善与恶、光与阴影的追寻,让人震撼。

  俄罗斯作家布尔加科夫在书中所触及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式”人类灵魂的罪与罚、堕落与拯救等问题,所揭示的是生命形而上的内在意义与本体论价值。这是那一代寻求真理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对生命终极意义的道德追问,这种追问体现了“大师”这一称谓的特殊性。

  近代以来,中国也出现过一些大师,既有像章太炎、王国维、辜鸿铭、陈寅恪、鲁迅、巴金、冯友兰、费孝通、季羡林等知名人士,也有像侯仁之、罗哲文、梁思礼、胡佩兰等这样一些在行业内贡献极大的专家。

  这些大师都至少具备以下其中一种特征。

  一是开风气之先。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是维新变法的领导者之一、新法家的代表人物、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这样的人当得起大师的称谓。

  二是在学术上独树一帜、高屋建瓴。例如新史学的开山祖师王国维,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三是思想影响力足够深远。例如中国新文学革命的主将鲁迅,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其独特的个人风格甚至还影响了“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

  四是学贯中西、研究成绩突出。比如清华大学被称为“教授之教授”的陈寅恪,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称得起“百年难见的人物”。

  这些大师,都是学术界和公众发自内心敬佩的人物。这些大师,与近二三十年来社会上忽然出现的一些特异功能大师、气功大师、国学大师、养生大师、艺术大家等“大师”,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是一种什么区别呢?我不禁想起最近在网络上盛传的一张让人肃然起敬的照片。在某次高铁的二等座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笔在一张图纸上神情专注地修改校对。他穿着旧皮鞋,甚至没有穿袜子。这位今年78岁的老人叫刘先林,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也是测绘仪器国产化的积极倡导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当今之中国,还有很多像刘先林院士这样的大师,他们的朴素,代表着真正的高贵。

  这样的大师,他们和民国以来的学术大儒、行业专家一样,很多都是淡泊名利、不忘初心的人,在各自领域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对于学术研究保持着长久的坚持和执著。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浮躁、势利、庸俗等所谓的“时代病”,只感受到与如今很多所谓“专家”“教授”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底子上都守着一个“士”字。拥有这样的特质,他们才当得起一代大师的称谓。

  这样的大师正在老去。我们要继承他们的精神,延续他们的事业,登上他们的高峰,让这个时代出现更多真正的大师,引领我们继续前行。

变了味的“大师”
他山之石
致敬真大师
大师的四种特征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