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海归创业也喜欢抱团取暖,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创业初期,合伙创业是较好的方式。但如何选择创业合作伙伴?怎样与合作伙伴磨合?这些都是合伙创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合伙莫被情谊所累
创业需要聚人、聚财、聚力。创业初期,找好友创业往往是最省时省力的。但是,与好友合伙创业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被“情谊所累”。突出表现在遇到问题时,大家都放不下面子,导致不能及时沟通解决问题。能否行稳致远,是对合伙创业的最大考验。
曾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现回国创业的阮安邦说:“我和合伙人一开始就开诚布公地沟通过。有问题我们就及时交流,及时‘吵’。吵完架把问题解决了,这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沟通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在厦门创业的李哲(化名)并不这样想。“在我看来,创业一定不要和朋友或其他关系亲密的人一起干。”李哲说,“在创业初期,我曾拉好友入伙,公司刚有点起色,在发展方向上每个人就有了不同的想法。有的人急于打开国际市场,有的人想先开拓国内市场,然后再走向国际市场。这种情况就使大家筹在一起的钱不够用。越亲近的人,面对彼此时越没有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没过几个月,有几个好朋友就撤资不干了。创业已经很难了,还要花大力气维持这种关系,实在是难上加难。”
要先确定发展方向
“合伙创业最敏感的是金钱问题。”李哲谈到,“因此,对于合伙人的选择就极为重要。前两年,投资市场非常浮躁,不少合伙人往往这样想——‘既然给公司投入了钱,那么在一定的时间里就必须要有回报’。但事实上,从成熟的股权投资来讲,完全不是这个概念。很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是没有办法短期内给予回报的。”
李哲的研发公司就设立在北京。在中关村走访时我们发现,一些公司已经倒闭。李哲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在创业融资被炒得很火的时候,很多公司拿着一个PPT就能融到钱。这些公司A轮融资过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资金链断了,B轮融资就非常困难。企业难以维持自身运转,找不到发展方向,因此很快就破产了。”
李哲表示:“很多团队在公司初创阶段没有成功的创业案例。他们以为全力以赴去做,就可以成功。但其实创业是一个包含许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并不像做方案那样简单呈现就可以大获全胜。”
在东北创立生物公司的王弘说:“我在选择创业伙伴之前先想好要做农业领域,就是看准了未来养老产业的前景。”选准发展方向再找合伙人是个不错的办法。李哲说:“瞅准一个项目,和合伙人一起,把最初的理论设想到最后的落地实施,每一步都踏实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
忘掉海归这顶“帽子”
今天越来越多的海归加入到创业大军中,海归选择创业再也不是新鲜事了。“海归身份对创业来讲实际上是劣势。”王弘说,“合伙创业先要忘掉海归这顶‘帽子’。与国内已经打拼好几年的本土创业者相比,海归在国内创业的确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几年的国外经历虽然增长了见识,但是往往对国内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甚了解。尤其是海归在国外已经适应了较直白的交流方式,回国后难以适应国内的商业环境。”
了解国内的创业环境是公司发展的基础。阮安邦说:“合伙创业关键是要‘接地气’。而海归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自己‘不接地气’。”
忘掉海归这顶“帽子”,并不是否认海外学习取得的成绩,而是提醒海归要脚踏实地。海归创业者认清自身的视野优势,并将这些优势加以整合才是合伙创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