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两个宝贝,那么传统村落就是放置宝贝的聚宝盆。黔东南千百年保护下来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传统村落历经风雨沧桑,延绵至今。在传统村落里,青山连绵,森林苍翠,修竹婆娑,生态良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有大美文化——侗族大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乡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族服饰、古歌、银饰等53项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这里有大美生态——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以上,是全国重点林区,州内有9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国家新增重点生态功能区218个。这里有大美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是“天然氧吧”;州内2900多条河流,水质达到一、二类标准的超过95%。这里有大美村落——蓝天白云下的276个古村落与原始森林、千年梯田、高山溪流、农耕田园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2015年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召开之后,黔东南坚定了走生态崛起的路子,坚定了旅游活州的路子,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保护传统村落。绿色、生态、共享的理念得到切实的贯彻。
黔东南是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的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黔东南依托传统村落进行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传统村落里促进生态旅游与健康养生的融合。
保护传统村落的路径很多,既不破坏环境又要发展经济,发展旅游就是其中的一个有效途径。乘着文化与生态的翅膀飞翔,以民族村寨和传统村落为依托,黔东南加快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景区,培育民族村寨或传统村落+农业观光、+森林康养、+手工艺品、+文化体验、+山水风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业态,推动农旅、康旅、工旅、文旅、商旅深度融合。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黔东南民族文化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走得越来越远。“你们黔东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我们中原地区的民族文化截然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性,这是吸引游客最大的资源。”郑州旅游部门的负责人对黔东南的旅游资源羡慕不已。
沿着高铁旅游,东边的游客,广东广西福建的游客,直奔清凉的黔东南而来,走进肇兴、走进大利、走进小黄,走进传统村落中,走进黔东南的青山绿水中。榕江“侗族琵琶歌”、“侗寨踩歌堂”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民族歌舞表演,侗家刺绣、银饰、织布等传统工艺展示,吸引了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原本名气不小的榕江县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最近因法国《相约未知地带——贵州篇》的播出更加火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打电话咨询榕江旅游线路。原先游客罕至的阳开苗寨,现在许多背包客纷至沓来,体验农耕生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真、之善、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黎平肇兴侗族大歌、抬官人、多耶舞等活动,让游客大呼过瘾,沉醉其中。欧美国家以及国内的游客,来到黎平肇兴后,不少人选择了长期栖居。
有人说,10年以后值钱的不是汽车洋房,而是清洁的水资源和洁净的空气。那么,哪里有干净的水、蓝蓝的天、清新的空气?答案就是,在贵州、在黔东南,在黔东南的传统村落这个聚宝盆里。探寻山的险峻神奇,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原始的生态美景。良好的生态,与厚重的历史积淀,吸引游客纷纷前来。
黔东南乘着文化与生态的翅膀飞翔,旅游得到良好的发展。以村寨和自然生态为依托的文化体验、山乡休闲度假、森林生态体验、生态农业旅游——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巍巍乎高山,潺潺兮流水。黔东南民族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比翼齐飞,从大山里腾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