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21日 星期三

庐山之夜

张桂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21日   第 06 版)

  壮阔的庐山。
  资料图片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我没在草原上过过夜,倒是庐山夏夜给我脑海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我年轻时,有幸在庐山工作过几年。周末或节假日,常三五成群结伴出行,五老峰、三叠泉,植物园、含鄱口,如琴湖、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都是我常去的景点,可谓早就识得一点庐山“真面目”。不过,对庐山夏夜的特殊情怀,是退休后这几年重返庐山探亲避暑,才慢慢生长出来的。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海拔1400余米的庐山,濒江临湖,飞峙耸立,突起在长江中游南岸、鄱阳湖入江西北岸。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庐山拥有湖光山色相得益彰、竹影波光遥相呼应、充满迷人魅力的天生仙境,且形成了“南国北方”的特殊气候——夏季山上平均气温明显低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成为与北戴河、莫干山、鸡公山齐名的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现今都市,人多车多、高楼林立,散发热气多,空气流动慢。盛夏时节,哪怕三更半夜,整座城里依然热浪滚滚,不开空调,难以入眠。庐山却是另一番气象——白天不用摇扇子,晚上还需盖被子;躺在床上,凉爽舒坦。就是再先进、再现代的制冷设备,也制造不出像庐山之夏这样富含氧离子的清凉空气来。无怪乎,每年夏日,海内海外、四面八方的游客嘉宾,组团而至,远道而来,观光避暑,一举两得。

  作为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庐山没有工业工厂,没有大拆大建,夜间除了偶尔听到汽车的轰鸣声、喇叭声之外,没有别的杂音噪音,与喧嚣闹市比较起来,显得格外幽静。置身其中,使人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庐山蝉多。盛夏里,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时,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蝉鸣声。每当夜幕降临,不知疲倦鸣叫了一天的知了相继进入休息状态,蟋蟀及其他一些不知名的昆虫便开始接班,一唱一和。用低沉而又悦耳的叫声,让人免费欣赏,伴人安然入眠。

  庐山夏夜,时常还能听到阵阵松涛。它们俨如大海的波浪——风越大,浪越高。一波一波,由远而近;随风飘送,优雅动听。我坚信,这是人世间最优美的“催眠曲”。即便贝多芬那样的天才音乐家,怕也谱写不出如此抑扬顿挫、瞬息万变而又和谐协调、韵味十足的作品。这些天籁之声,愈发反衬出庐山夏夜的幽静。

  “白天看风景,晚间看夜景”是庐山来客的共性选择。庐山的夜景,主要集中在牯岭。长约千余米的牯岭街区是庐山的“心脏地带”。这里一边是街,各具特色的商场商店应有尽有,天南海北的名优产品琳琅满目;一边是花草树木吐绿滴翠的街心公园,也叫“伴月公园”。日落天黑后,五颜六色的灯光相映生辉,五洲四海的游客相邀而来,从各自下榻的宾馆、客店向牯岭“集结”,汇聚在这不大的街区,织成独一无二的“夜牯岭”。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肤色各异、语言不同的善男信女,一个个喜形于色,或窃窃私语、缓缓漫步,或逛街购物、怡然自得。如遇云消雾散、月朗星稀,站在牯岭街心公园,俯瞰九江,灯火阑珊,或明或暗,那感觉如痴如醉、妙不可言。

  庐山,像一个百看不厌的窈窕淑女;庐山,似一部百读不倦的鸿篇巨著。离开庐山的前一天晚上,我躺在垫着厚厚棉絮的床上,浮想联翩。善解人意的山风时不时冲破窗帘的阻隔,不请自来,悄然而至,用无形的手抚慰着我,仿佛在与我提前道别。从躯体到心情,我倍感惬意愉悦,于是默默许愿:只要条件许可,每年夏日都要上庐山小住些许时日,细细品味亦真亦幻的庐山秀色,静静领略静谧凉爽的庐山夏夜。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守望敦煌 倾听丝路交响
敦煌,中国的名片
庐山之夜
责编:高 炳 邮箱:abc29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