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15日 星期四

仁爱堂:

清代南洋中药业的奇迹(历史掌故)

周煦钊 李梦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15日   第 12 版)

  图为位于广东梅州松口镇的围龙屋崇庆第。
  来源:新浪网

  在广东梅州松口镇,有一处迄今保存着20世纪40年代初建时代风貌的围龙屋崇庆第,被民间称为“古秀阶”。古秀阶其实是1796年创业至今的南洋仁爱堂中药行的其中一任掌柜人。从古秀阶的祖父古石泉少年南下槟城创办家族企业,再到古家后人渐渐淡出仁爱堂的经营,仁爱堂的历史演变就是松口古家的海外创业史,也是清代海外华资企业一路走到今天的罕有案例。

  仁爱堂是今天东南亚历史最悠久的中药行,由松口人古石泉于1796年在邻近槟城海岸线的椰脚街创立,在1950年代一度执东南亚中药界操盘叫价的牛耳,是东南亚中药业里一枝独秀的奇迹。

  至于古石泉最初的经营规模,有说他是以一根匾担挑着两头竹篓在路边卖药,也有说古石泉所经营的中药店最初是间茅草棚寮。根据古石泉一身单薄下南洋“历寒暑许多,以勤俭渐有蓄积”的记录,上述两个传说可能是人们对古石泉不同人生阶段的回忆。基于古家在19世纪40年代已经有能力在故乡建起大屋,相信这间店到19世纪中叶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仁爱堂最初难以依赖买卖中药材维持生计,有很长期间几乎是一家杂货铺。1845年的旧帐簿上,记录了仁爱堂以二钱二分至四五分的成本买入鸡鸭,转卖出去赚取一二分蝇头小利,一点一滴的积累资金。

  还有两件事情一直为东南亚华侨所津津乐道。一是仁爱堂这家华人药铺是马来西亚第一家使用邮局信箱的商行;二是除了买卖商品,仁爱堂还在故乡嘉应州(即现在的梅州)开有行号,接受乡亲委托处理汇款和送信业务。虽然仁爱堂只是在办理药材买卖的同时兼营汇兑,但是对不懂外语的乡亲来说,舍银行繁冗的洋文手续而选择药行代办汇款,说明了老字号在人们心目中比洋人办的银行更接近他们在广东与客家地区的故乡。

  上世纪50年代,仁爱堂成为各地药铺纷纷求货的供应商,马来西亚、新加坡的药材价格起落变化也都受到了仁爱堂定价的影响。

  仁爱堂能如此辉煌,一方面是凭着战时延续营业以及占有香港联店转口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古国耀讲求货真价实和信用换来的。据粗略统计,当时,香港仁爱堂由古国璇掌权,马来西亚金宝也有古宝阶所创、古国亮执掌的仁爱堂,怡保则有仁爱栈,新加坡等地亦都有古氏族人,各树分支互相呼应,因而能将仁爱堂的事业推向高峰。

  (来源:《南方日报海外版》)

民间交流的“推手”(商界传奇)
反哺之途 赤子之心(人物链接)
清代南洋中药业的奇迹(历史掌故)
商论语丝
“侨梦苑”携手华侨华人专业协会(商机商讯)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