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

斐济华商的起家(历史掌故)

孙嘉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25日   第 12 版)

  图为梅屏耀(后排左二)全家合影。
  来源:斐济华人新闻网

  19世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心的斐济人迹罕至,因此没有移民条例,外人可以自由出入。华人进入南太平洋地区是19世纪上半叶的事。这些华人在欧洲商船上当木工、厨师,也有一些华商来买檀香木运往广州。檀香木采伐殆尽后,精明的华商又转向收购海参、龟壳和珍珠贝等特产。这些华人目睹南太平洋的旖旎风光和奇特粗犷的风土民俗,心目中留下了毕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第一位来到斐济的华人是“康利”的创始人,这位华人叫梅屏耀,又名百龄。梅屏耀是广东台山端芬镇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到澳大利亚悉尼谋生,咸丰五年(1855年)从维多利亚驾驶帆船来斐济的列武卡定居。他在列武卡开了康利公司,这也是斐济第一家华人公司。

  在梅屏耀之后接踵而来的华人也在斐济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并且抓住了市场的契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生意的触角伸到了斐济大小岛屿的各个角落。可以讲,在20世纪初,斐济华人已行风气之先,创造了今日流行全球的生意网络。华人除了经营洗衣馆、饼铺、餐馆、种植之外,还盯上了贸易和零售批发这一行业。因为斐济的土特产散布在各个山头,精明的华人就到各处建立分店。为了扩张壮大生意,更在亲朋戚友和同姓宗亲中招股集资。他们有了足够的资金便可大量囤积货物,保障供应。这种集团性的经营模式,令华商能广泛而及时地将各地的檀香木、海参、土酒与椰干资源掌握在手。当时华商建立的巨大商业网络,那些无处不在、日夜营业的小店,几乎垄断了斐济的零售批发生意,也引起了欧裔商人的抗议,因为他们根本无法与遍地开花的华商竞争。

  斐济的华人公司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斐济经济中显赫的明星。这些公司创始人白手兴家的故事,也成为后人流传的美谈,并作为一种精神的感召与激励,促使无数华人后进努力奋斗,开创在斐济的人生新天地。

  (来源:中国侨网)

我帮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商界传奇)
商论语丝
500余家侨商参展“侨洽会”(商机商讯)
一片赤诚报春晖(人物链接)
斐济华商的起家(历史掌故)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