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3日电 (记者王俊岭)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我国最新的全口径外债数据及一季度国际收支等情况并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88165亿元人民币(不包括我国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外债总规模降幅放缓,偿债风险可控。具体来看呈以下特点:
首先,外债余额降速大幅放缓。截至2016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较2015年末减少517亿美元,降幅为3.6%,较2015年第四季度降幅减少3.8个百分点。
其次,外债期限结构进一步优化。3月末短期外债余额较2015年末下降8%,而中长期外债余额则较2015年末上升4%。
再次,外债规模下降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下降密切相关。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9%。受此影响,3月末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相应下降。
最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部分企业经过前期债务去杠杆化后,公司间贷款等外债数据开始止跌回升。2016年3月末,公司间贷款余额较2015年末增长149亿美元,增幅为7%。
该负责人表示,根据目前外债数据变动的趋势,加上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落地实施,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趋于平稳。“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积极构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测分析,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该负责人说。
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产能调整、产业升级等政策措施推动下,我国经济仍会保持中高速增长,以货物贸易为主导的经常项目将继续保持顺差,我国外汇储备依然充裕,抵御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能力较强,这些因素都会继续吸引长期的外来投资。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将进入转型升级新常态,国内企业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意识增强,企业将根据国内外形势和自身发展需要合理安排跨境投融资。因此,我国跨境资金将会呈现“有进有出、双向波动”的格局,国际收支总体有望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