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04日 星期六

五月仲夏 端午入梅(物候)

王玉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04日   第 10 版)

  从季节来说,农历五月在夏季的正中,所以又称“仲夏”。按十二地支与月份的排序,五月为“午”月,是夏至所在的月,所以五月初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从夏至开始转衰)。阳气过盛,不一定都是好事,所以五月又称“毒月”“恶月”,人们需要端容肃己,避免杀生、耗气。

  李白有诗句“大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其中“大火五月中”来自古籍《夏小正》,指每年五月天黑后,会看到“大火”星(心宿二)挂在正南方。“景风”即南风,是祥和之风。“数枝石榴发”指五月是石榴花盛开的季节,五月的别称就是“榴月”。另外,五月还有蒲月、天中、蕤宾、建午等别称。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五月份最重要的节日。“端”有“开端”“初始”的意思,因此“初五”就被叫成了“端五”。而五月是“午”月,所以“端五”又渐渐演变成了“端午”。两个五都是单数,为阳,所以端午节又称“重五节”“端阳节”等。

  在江淮地区,每年仲夏,会进入长达一个多月的梅雨期。这期间,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与北方的干冷空气互相交汇,来回“拉锯”,所以阴雨绵绵,一场接一场。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所以古人称之为“梅雨”或“黄梅雨”。这种现象不但在江淮一带有,在日本南部和韩国也会出现。

  古代历法规定,黄梅雨季从芒种后第一个丙日算起,称“入梅”,在小暑后第一个未日结束,称“出梅”(今年分别为公历6月13日和7月12日)。注意入梅、出梅的算法很奇特,因为“丙”是天干,“未”是地支。出梅后,南方的暖空气就占了优势,一举把冷空气推到了北方,江淮一带从此进入炎炎盛夏。

仲夏五月:记忆里还有香囊气息(民俗)
家乡的端阳节
浣溪沙·端午(诗意)
五月仲夏 端午入梅(物候)
农历日历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