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04日 星期六

家乡的端阳节

阿 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04日   第 10 版)

  端午赛龙舟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追源溯本,端午节是纪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日子。如此隆重且经年不衰地纪念屈原,并不在于他是楚国的一个官员,更重要的,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诗中传递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担忧的伟大情操,受到历代人的景仰。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众多文化人眼里,包括在我心中,始终是一个文人的节日。

  在我的故乡,五月初五这一天是一定要出去踏青的。斯时凌晨,天还未亮,人们便早早地结伴到江边踏青去了,还会采些艾蒿、野花、青草回来。说来这一天的早市尤为热闹,人头攒动,擦肩摩踵,卖五粉线,卖葫芦,卖鲜花,卖小笤帚的小贩比比皆是。其间更有各样的风味小吃招徕顾客。踏青回到家后,记得母亲会用艾蒿水煮鸡蛋给儿女们吃,又让孩子们用艾蒿水洗脸洗手,还将孩子们采来的青草铺在地板上。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母亲照例将一束艾蒿悬挂于门之上,以为避邪;母亲还会将五彩丝线系在我们这些小孩子的手腕和脚踝上。说起来,中国古代就崇敬五色,视五色为吉祥色。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民俗云,凡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母亲给我们系五彩线时,事先特别告诉小孩子禁忌开口说话,并叮嘱五色线不可随意扯断或者丢弃,只有到了夏季的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将其抛到河中。将五色线扔到河里,意思是让河水将瘟疫和疾病一块儿冲走,由此保小孩子的安康。

  到了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我照例要找出屈子的《天问》并高声诵读:“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以示景仰,以示愐怀,也含有自家反省检讨之意。

  我也常在端午节到乡下去走一走。乡下的端午节在我的心里其节日气氛更浓,更淳朴。无论是人们的心情,无论是香火鼎盛的庙会,也无论是纯粹农家风格的小吃,总是让人心醉陶然,胸怀古风。那一夕,我与乡党踏青时,忽见有大雁从草丛中惊飞而起,仔细近前察看,竟发现了一窝大雁蛋。大家喜喜地欣赏了这一窝硕实漂亮的大雁蛋后,便悄悄地离去了。是啊,用不了多久,又会有十几只雏雁飞翔在这自由的原野之上了。这样的端午真是吉样、幸福啊。

仲夏五月:记忆里还有香囊气息(民俗)
家乡的端阳节
浣溪沙·端午(诗意)
五月仲夏 端午入梅(物候)
农历日历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