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2月18日 星期四

山东潍坊——

与村中发小谈未来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2月18日   第 08 版)

  我有两个侄子,一个比我小一岁,另一个也比我小一岁。

  之所以能在辈分上占他们这个便宜,是因村里讲究辈分,我恰好是他们的叔。这层关系,导致我虽是他们的发小,却从小受其尊重,每日玩耍他们都跟在我屁股后面,我说什么他们都听,甚至有时晚上睡在我家。一晃,童年、少年时代倏忽而过,三人各奔东西,只有春节才能相见。

  儿时感情弥足珍贵,他们每次回家甚至不回自己家,径直前来找我,直到家中等候了一年的长辈实在忍不住前来呼唤,才依依不舍地回去。

  年岁有加,我们聊的话题早已不再是如何捉蚂蚱、捏黄泥巴和上山捉鸟,而是在外生活的诸多乐趣与艰辛,以及对未来如何谋划。他二人从小成绩不好,与这个小县城的许多青年人一样,上了不太知名的学校,拿到了文凭,回到了家乡。

  我常自感庆幸,能在稀里糊涂的少年时代考上还不错的大学,从“三观”的建立到知识储备的暴涨,几乎都得益于大学时代。从乡村到城市的经历让我坚信,我们这一代人所遇到的巨变,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被时代洪流推着走是一种幸运,但农村出来的青年一代如何发展,一直是我心头萦绕的大问题。

  他俩几年间换了好几份工作。从物流到报关,从青岛到北京再回到家乡潍坊,甚至其中一位还在报社工作了半年,我们终于算是做过同行。但是看起来,对自己的工作,他们似乎都有些心不在焉。我很好奇,一问才知,原来他两人都在考公务员。

  几年前大学毕业时,考公务员曾在同学中很是火热了一阵,如今数据显示,这股热潮正在冷却。然而他们俩告诉我,考公务员这事,都已经参与两年了,热情依旧。问及原因,他们反问,工作体面、收入稳定,在小县城你能找到多少这样的工作?

  然后我们谈起未来发展。新型城镇化之下,到城市定居早已成为我们这代人的共识。他俩也在筹划着买房子和车,我们的根在看上去越发低矮的村子,未来却在城市里的某个房子,身边不再是河流与树林,而是车水马龙与水泥森林。

回乡偶书
新年感受滑雪场热度
年味,就是一种很浪漫的味道
父母的养老让我牵挂
一个农民厨师的“一带一路”
工作第一年,我给爸妈“孝敬钱”
贵州的“绿色资本”
年夜饭,欧洲也开了“分会场”
甜食的幸福记忆
与村中发小谈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