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2月18日 星期四

苏杭——

甜食的幸福记忆

本报记者 陆培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2月18日   第 08 版)

  春节数日游历江南,最令我欣喜若狂的是甜食。

  在这个讲究食味清淡的时代,没来江南腹地的人,很难体味品尝传统甜食的甜美和幸福。

  先把赤豆煮熟去皮,再把糯米粉和粳米粉搀和在一起,加上少许水搅拌均匀,放在模具里撒上薄薄的一层桂花,经过加热烤出来。过了一会儿,热腾腾、香喷喷的桂花糕就出炉了,再撒上一些晶莹剔透的白砂糖,就可以吃了。看起来就让人垂涎欲滴。

  在苏州,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山塘街。当你还没有走进这条街时,远远地,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就是桂花糕的香味。

  在杭州,定胜糕是特色小吃,我每次去河坊街必买。刚出炉的定胜糕香喷喷、热乎乎,咬一口软软糯糯,甜甜的豆沙馅也随着流出来。

  在家乡常熟的王四酒家,再次品尝到了冰葫芦。冰葫芦是常熟的传统名点,是一种以面粉、米粉、栗粉等作皮儿,桂花、白糖、板油作馅儿的甜食。常熟大厨在油炸冰葫芦时,会特意拖出一条“柄”,炸好后就像一个个有柄的葫芦,很是好看,吃起来松脆肥甜,老食客想起来就已垂涎三尺了。

  难忘家乡的年味,最难忘的莫过于苏州观前街上琳琅满目的甜点。清明节的豆沙青团子、仲夏夜的冰镇桂花小元宵、秋风下的糖心藕,还有雪天街头的梅花糕,都是苏州的甜糯记忆。

  小时在乡下,走亲戚或在自家,长辈常做煎鸡蛋和养油蛋,重油重糖,几乎没有现在加盐的做法。大人们在亲戚家一口气吃下一海碗甜水蛋,算是常事。那时候没有“三高说”,只有绵白糖和熟猪油直达脏腑的“幸福说”。

  去年春节时,有个朋友在我回京时,送给我一个有一尺直径的年糕,又让我体味到了儿时浓烈的甜香味。那时我家做年糕的桂花,是从自家后面一棵大桂花树上摘的,糯米是自家种的,红糖是计划分配的。

  如今大城市的“高大上”甜食,如日本奶糖、比利时巧克力以及意大利冰淇淋等等,与我喜欢的家常甜食实在别于天壤。无论看着女儿端午节蘸着绵白糖吃粽子,还是想到我高考时听说的稀有的定胜糕,都会体味到甜食给我们的幸福和温暖。

  在人生的很多时刻,甜食给我们身体和精神带来真实的温暖,也许这才是我无限留恋的根本。

回乡偶书
新年感受滑雪场热度
年味,就是一种很浪漫的味道
父母的养老让我牵挂
一个农民厨师的“一带一路”
工作第一年,我给爸妈“孝敬钱”
贵州的“绿色资本”
年夜饭,欧洲也开了“分会场”
甜食的幸福记忆
与村中发小谈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