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6月11日 星期四

创新之城 创业之都 创客之岛

“三创”开启青岛新一轮机遇期

潘旭涛 宋晓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6月11日   第 02 版)

  盘谷创客空间

  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

  托普创业咖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中国,正迎来新一轮的创业潮。为了顺应与推动这股潮流,青岛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三创”。

  近日,青岛举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观摩会议,提出把青岛建设成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要把“三创”作为青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打战役,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好平台和服务,改革阻碍“三创”的体制机制,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激发、释放出来。

  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示范城市、国家成果标准化评价试点城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一个个殊荣已成为青岛熠熠闪耀的创新名片,印证了青岛在创新上的努力和成就。

  

  完整的创业生态圈

  戴上“腕带”,点开手机,就可以远程连续收到孩子的体温数据,在青岛高新区盘谷创客空间,青岛智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未来,展示了一款无线智能体温计。借助大数据时代形成的体温地图,可在疫情防治、病例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盘谷创客空间,像王未来这样以专利发明作为创业资本的创客还有很多。目前已入驻企业104家,内设蓝贝创新园、移动互联大学生创业基地、蓝贝创客咖啡、明阅书吧等创客空间。

  以“滴滴打车”的模式改造升级传统家政市场的“滴滴家政”,实现餐厅大堂到后厨智能化管理的“智能餐厅”微信项目,通过穿戴产品与健康安全智能云平台搭建信息化居家养老体系的喵星科技……在李沧区托普科技创新工场,以信息科技和智能硬件为主的创客项目,正不断落地生根。

  青岛的创业孵化器已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位于高新区的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汇聚了一批专家型创客,一个个高端科技项目令人耳目一新。融智生物(青岛)科技有限公司由青岛“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周晓光博士创办,专利产品DNA指纹分析仪已投产,能够在2个小时内快速、准确进行现场DNA分析;青岛派科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由“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崔洪亮教授创办,主要开发新型光纤传感器系列产品,可用于大洋海底探测、石油勘探与生产实时监测,目前已累计实现收入4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还吸引了日东(青岛)研究院落户,成为世界创新百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在中国设立的唯一研发机构,具有研发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等功能,已与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昌盛日电等企业开展光触媒空气净化、光波长转换膜、水处理膜、减振材料等近10项技术成果对接。其研发的工程防水先进材料已在青岛地铁局部试用,膜材料产品还为园区内斯博锐意公司解决了瓶颈问题。

  投资者蜂拥而至,创业路风生水起,是青岛创业环境的真实写照。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孵化器7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17家,居全国计划单列市首位。全市已建和在建孵化器面积1014万平方米,投入使用45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940家。

  青岛何以会吸引如此众多的创客前来筑巢?

  良禽择木而栖。近年来,青岛加快打造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出台孵化器“十条”,启动“创业青岛千帆起航工程”,建立“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三级辅导体系,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以盘谷创客空间为例,注重完整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打造是其最鲜明的特质,形成了从创业点子到项目孵化产出一条龙。创客们自发成立群体,不定期举办沙龙活动,资深天使投资人、创投企业代表、成功创业者、草根创客等齐聚一堂,互相交流,不经意间的一个思想碰撞就会闪现出火花。

  针对创客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青岛开展“园区集合贷”等融资服务,引导组建9只天使投资基金,规模近10亿元,已为21家初创型企业投资1.3亿元,助推“拎包入驻、零元创业”。

  托普科技创新工场的迸发式发展,正得益于这里独特的投资驱动型孵化模式,不仅出钱,更通过“投资+辅导”的模式,告诉创业者钱该怎么花,提高注入资金的实际效用。

  集群发展的创新模式

  众所周知,在新常态下,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今年以来,青岛企业创新已经呈现千帆竞发的集群发展态势。海尔获批开展国家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开启“人人创客”时代;海信获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列为全国3个典型案例之一;南车四方将打造全球创新中心,代表国家承建中泰等海外高铁联合研究中心等。

  同时,青岛积极扩大国际技术合作。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阿斯图)中方总部、乌克兰特种船舶设计研发团队、美国TSC青岛海工装备研究院落地运行;积极推进德国史太白、英国牛津ISIS等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落户;海尔、海信、南车、软控、海洋局一所等在欧、美、日、澳等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全市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7个。

  创新离不开人才、设备、技术等诸多要素,而这正是占绝对比重的中小企业所担忧的,青岛找到了“破题”路径——搭建公共研发平台。

  通过创新,青岛从去年开始在重点经济产业领域规划布局了12个公共研发平台,依托平台的高端仪器设备和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全力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在青岛橡胶新材料平台,价值上千万元、可观测到0.19纳米物体的电子显微镜,让现场观摩人员无不称奇。

  高端要素汇集的青岛橡胶新材料平台,不仅设备水平全球前3,更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一流专家团队,已成为国内橡胶行业最先进的公共研发平台,可以为新材料企业提供低成本甚至免费的检测服务,大大方便了企业技术创新。

  海之大,因纳百川。高技术含量的科技平台为企业创新插上了翅膀,平台利用自身集聚的科技团队,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降低了社会的创新成本。

  青岛一家生物企业计划从海藻中萃取生物成分开发降血脂新药,无奈缺乏顶尖技术设备和人才队伍,在青岛市海洋药物公共研发平台专家团队的帮助下,企业把已获得的数据样本送到平台进行最终的开发研判,很快就获得了完整的信息报告。

  此外,青岛还利用自身特色,建设海洋创新平台。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获批建设并全面启动运行,着力打造世界第七大海洋科研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全面加快建设,作为“蛟龙号”母港,将成为世界第5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青岛还获批建设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奠定了在国家海洋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青岛启动实施“千帆计划”,针对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改“漫灌”为“滴灌”,重点支持企业的首投、首贷、首保,3年内拟培育扶持2000家,带动全市企业过万家。三年来共有395个项目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近3.3亿元支持。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746家,全年为企业减免所得税近16亿元。

  被激活的众创基因

  青岛创新层次高端、创业成果丰硕,创客群体正从“小众”走向“大众”,创新创业创客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已在青岛快速形成。

  青岛打出“三创”牌的底气,离不开这个城市所拥有的创新基础和创新基因。

  2014年,青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73%,居副省级城市第7位。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近4万件,授权量同比增长48.4%,两项数据连续两年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60.5亿元,同比增长70.9%,增幅居副省级城市首位。3年来共争取上级科技经费53亿元,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72项。

  实施“三创”,人才是关键。青岛积极加强科研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在计划单列市中居于首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6位。同时,实施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加强高端创业创新人才培育引进。全市国家“千人计划”90名、“万人计划”11名,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80人,入选国家各部委创新型团队22个,并获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是大势所趋、创业是万众需求、创客是时代呼唤, “三创”为青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率先走在前列注入强大动力。

  青岛市市长张新起指出,要围绕加快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狠抓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加快人才集聚,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强化载体支撑,加快千万平方米孵化器和人才公寓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孵化器,支持发展多层次创客空间。

  未来,青岛“三创”将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互联网+”和“海洋+”,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建立平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同时,强化服务支撑,大力推进创业服务、金融服务和行政服务创新,为创客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时不我待,必须快马加鞭。青岛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义,可谓找准方向,布局超前,“三创”带来的发展变化,将会步步涌现。

“三创”开启青岛新一轮机遇期
资讯速递
财富管理合作
青岛牵手新加坡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